□蒲剑 记者 张晓明
三面青山环抱,门前山泉长流,山下鱼池微波漾漾。19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记者驱车来到盐亭县冯河乡白猴堂村四社的家禾兴盛家庭农场采访,但见一幢幢生态猪馆矗立在绿草和百花园间,农场主何鹏喜形于色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要对着消费者的健康来搞种养,吃的要生态的、土的。”
何鹏精通兽医,在外打工又学到了管理经验,他见家乡青山环抱,常年柏树竞翠,小溪山泉长流,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大养殖场,于是便与妻子余春商定回家办生态猪场。他们建起了三幢简易猪舍,搞“三点式”生猪养殖,选用川黑一号、荣昌猪、甘肃黑猪、约克、杜洛克等9个系列的优良品种,建起繁育场,自繁自养。利用猪粪建沼气池,形成了沼气煮饭,沼液、沼渣做肥料种粮和饲料,粮和饲料又来喂猪的良性循环。
为了解决生猪饲养中饲料来源问题,尽最大可能确保自家出栏的猪在品质上取得优势,何鹏又建起了饲料加工厂,专门根据自家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配料加工。
2011年起,何鹏夫妻俩又陆续建起了8幢生态猪馆,家庭农场越办越红火,种植玉米、红苕、高粱、小麦、黑麦草、萝卜、南瓜、冬瓜等1200多亩作猪饲料,并随季节适当加入桑叶、蒲公英、车前草、紫苏、麦冬、洋姜、牛夕等对猪进行生态防病健体,猪馆周围建起了果园和花园,菊花、玫瑰、月季等近100种花轮季开放,柑桔、梨、柚、枇杷、桃长势喜人,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良好生态环境。该农场的鑫兴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获省级示范社,何鹏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还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聘请为“全国科普惠农生猪养殖技术协作网”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前来请教的林山乡青峰村六社陶昭芬高兴地说:“2013年3月打工回乡,到何老师处学习养猪技术,现养10头母猪,自繁自养,年出栏肥猪200多头,纯收入达7万元左右,比打工强多了。”
我们与何鹏走进猪馆,馆内圈舍整齐划一、干干净净,猪圈内、外室相通,内室主要用作喂食,外室用于猪热天乘凉,冬天晒太阳和平时活动,圈内肥猪毛光水滑,仔猪活蹦乱跳。何鹏乐呵呵地说:让猪多活动,多锻炼,多享受大自然,饮山泉,吃五谷杂粮,猪肉都要好吃些。现我们的猪已销往上海、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等地,去年出售仔猪和母猪1900头,肥猪2200多头,销售收入达1100多万元。
盐亭县嫘祖文化广场日前正式对外开放,该广场总占地面积2.4万余平方米,设计为地下2层、地面4层,是该县强力实施“拆房还绿”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切实方便了市民购物、休闲和文体活动。图为市民在广场休闲。
(李波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琳琳在盐亭县玉龙镇,一提起金光琼,不少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她不仅自己拿钱给我们垒堡坎、打院坝,还带动子女给村里捐款捐物,给村里修路、修活动室。”近日,记者来到玉龙镇兰草村采...
盐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