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三台 > 正文

“共享单车”话鼻祖

来源:成都日报 2020-03-30 00:59   https://www.yybnet.net/

抗战时期自行车租赁风靡一时

成都民国时期自行车租赁票据

1962年成都自行车租赁商行工商登记证

张建/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近几年,成都的“共享单车”如潮涌至,遍布大街小巷。有人对此说,这个模式是个大发明,让几乎消失的自行车出行又风光起来。其实“共享单车”的本质还是一种自行车出租的服务模式,只是今天加上了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让租用和退租可在大街小巷的任何地方实现。但其服务模式本质还是自行车出租。而这种自行车租赁服务模式,成都人早在近百年前就已经有了。谁是“共享单车”的鼻祖呢?

苏道璞带来第一辆自行车

成都的第一辆自行车是由英国青年苏道璞带来的。他于民国2年(1913年)从英国到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化学系主任、理科科长,以及大学副校长,履职时间共有17年。

在成都,他最爱的出行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这是他从英国带来的一辆黑色涂装的“三枪牌”自行车。苏道璞成都出行不坐轿子,靠的就是他的自行车,一次他与成都公谊会代表去三台县,一行人都乘坐长途轿子,但苏道璞却骑自行车往返300余里路。《成都掌故》的作者之一李英老先生,在《清末民初的成都市井风情》中说:“记得是民国12年(1923年),我在成都初见自行车,当时《川报》有文字介绍,‘西人有骑技,能以钢铁制两轮两角怪兽,人乘其上,行走如飞。’”果然,李英老先生当时所见自行车的时间,比苏道璞把他的三枪牌自行车带入成都的时间,整整晚了10年。

马运隆 成都第一家自行车经销店

其实,李英老先生所说的“民国12年初见自行车”,是指在那个时候,成都有了第一家卖自行车的经销商店,这家商店就是成都当时的著名商号“马运隆”五金洋货店。店铺坐落于青石桥街与下东大街的拐角处,专销从英国邓禄普公司直接引进的自行车。不几年,成都陆续又有五金店开始售卖自行车,分别有售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的“红手”“三枪”“菊花”等品牌自行车,其销售手段是各出奇招。最受经销商店推崇的就是现场骑车表演,大都是请来杂技演员,做自行车车技表演,引发市民围观,义务收徒,直接教授学骑自行车。那时的“马运隆”商店,可算是成都售卖自行车的第一商号。

何嘉谟 开设“洋马”出租车行

那么是谁在成都创办了第一家自行车出租车行呢?成都又是如何创新自行车租赁模式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成都“共享单车”的鼻祖。

民国12年(1923年),成都青年才俊何嘉谟放弃华西协合大学的学业,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民国14年(1925年)学成回蓉,一心想实业报国。民国15年(1926年)底,他从上海批发了36辆德国飞马牌自行车,并经水运辗转带回成都,在少城支矶石街,开设一家专销德国飞马牌自行车商行。后因销售无力,故而创办了自行车出租的服务模式,极力降低市民接触自行车的门槛,唤起市民的新意识,逐步接受新型交通工具,能像上海等城市一样,在中产阶层和学生中流行骑驾自行车。

其实,何嘉谟当初是以成都华达汽车公司创始人的身份去上海,并不是专程采购自行车,而是为了成都华达汽车公司开办成都公共汽车线路,定向采购上海美商怡昌商行福特汽车的底盘总成。但他见当时上海街头已有自行车流行,骑车人大都是中产阶层和学生,便萌发此次到上海,借机也把自行车引入成都的念头。于是他便顺道采购一批德国飞马牌自行车,运回成都开设商行。何嘉谟这一临时之举,可算是一次去上海,给成都搬回了两个“车项目”。看似何嘉谟去上海买汽车却意外买回自行车之举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的。偶然是何嘉谟在上海街头有意外发现,必然则是他留法回国后,心头常揣有实业振兴成都的新思想。

何嘉谟在忙于成都华达汽车公司筹备公共汽车运营期间,同时忙碌着他的“洋马”商行开业。在成都,对当时鲜见的进口自行车都叫“洋马”,与之前的火柴叫“洋火”,肥皂叫“洋皂”如出一辙。但谁知当时成都的风气仍不开放,对这个新型交通工具的优越性也无认知,故而何嘉谟的“洋马商行”自行车并未受宠,自行车未售出一辆。但这也难不住何嘉谟,他索性把全部自行车开设成“洋马出租车行”。之后,何嘉谟心中深感安慰,成都的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前来学骑自行车的人不断增多,令成都市民对自行车的认知效果甚好。但不出数月,租出的自行车因骑车人技术差,几乎被损坏,况且当时也无自行车的配件供给和维修,何嘉谟的“洋马出租车行”最后还是歇业了。

何嘉谟从未心疼他的自行车被损坏,反而让他高兴地看到成都的学生们对新型交通工具的接受和喜欢。何嘉谟开设的成都第一家“洋马”出租车行虽未成功,但它犹如一颗种子,坠落于成都的土地。

抗战时期 自行车租赁风靡一时

十余年后,成都的自行车专营车行多了,自行车的租赁业务也是风生水起。抗战时期,内迁成都的沿海企业和大学院校更是成为自行车租赁的消费人群,其中大学生们尤其喜欢租用自行车。这样风光起来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何不是当年何嘉谟创办自行车租赁车行时的最大愿望。

笔者有幸收藏了几份成都民国时期的自行车租赁票据。从票据内容显示看,成都城区当时的自行车租赁业务较好,同时也传播到了成都周边区县,收藏的自行车租赁票据更有灌县(今都江堰市)等地的。民国37年(1948年)8月31日,成都长顺上街92号的治平工业社给都江电厂开出票据,“承租:自行车八月一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止,共租叁拾捌点零贰拾伍分,金圆壹元壹角陆分正。”此票据正面贴有中华民国印花税费三张。国民37年(1948年)8月5日,灌县公园内一家自行车租赁行打出收条:“都江电厂自行车租金贰日每日肆角柒分,共合金圆玖角肆分整。此据。收清。张庭金条”。读完这些自行车租赁票据,于是深信,何嘉谟当年在支矶石街投下的那颗自行车租赁模式的种子,确实在成都生根发芽了。

2014年3月,笔者发现了两张自行车租赁发票,一张是1958年10月9日由成都市东城区圣灯寺出租自行车合作商店开出的租车费0.24元;另一张则是遂宁县自行车修配合作社于1973年9月28日开出的发票,自行车租车费0.85元。两张发票开出时间相距15年,两个租车点的地理位置相距上百公里。2015年3月,笔者再次收藏到一份成都上世纪60年代的自行车出租和修理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证,该证由时任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张人均签发,证号为004008,企业名称为“肿东自行车租修合作店第一门市部”,签发时间是1962年8月24日。两次关于自行车租车票据和工商证件的发现,足以说明,在成都解放后,自行车的租赁业务仍在持续发酵。

其实,早在1957年,当时的成都市公安交通大队就把全市58个自行车出租店业主及807辆自行车纳入了交通安全管理,协助店主订立安全制度,定期检修车辆,规范自行车租赁安全手续等。其后数据显示,生产效率提高38%,事故率下降8.5%。可见,何嘉谟当初创建的“洋马出租”是多么具有生命力,其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成都。

新闻推荐

三台麦冬产业如何借力破百亿

□本报记者左杉“前两天我收麦冬时发现,我种的麦冬一株结两个小根块,这是为啥呢?”3月20日,在农业农村部中药材重大技术...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鲁班水库恢复航运2020-03-23 07:55
评论:(“共享单车”话鼻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