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船表演
城隍庙会盛况龙灯表演
□刘玉明本报记者陈荣文/图
“天台鼓楼镇双龙,二狮抬头望金钟。九龙逆水科金阙,五庙风铃唱夜空。”记者走进三台县郪江古镇,一首民间传诵已久的《郪江谣》,把人们带入了3000多年之前古郪国的繁华之中。
郪江古镇南临郪江,东滨锦江,建于两江汇合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也曾作为秦汉以来郪地的县治和三国蜀汉时期的郡治所在,隋以后亦为县治,凡700余年,繁盛一时。人们可能目睹过郪江古镇东南大小狮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以及郪江两岸优美风光.,然而对于它遗存数千年的诸多非遗文化,更多的人知之不详。近日,记者一行走进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郪国”,近距离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龙的传人”延续龙的故事多
古郪国在春秋战国时就是一个部落小国,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龙的传人,所以在郪江古镇的文化中,龙的故事和图腾随处俯拾可见。
在郪江镇外的郪江边,远远就可以看到横跨郪江的古石桥“九龙桥”,我们现在看到的九龙桥建于清乾隆年间,以九条高浮雕的龙为墩,20块相并的长方形平整条石为梁,九条龙形态各异,逆水而卧,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千百年来,这座桥都是连接三台县郪江镇和中江县万福镇的唯一水上通道。
“这座精美石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郪江河水妖作怪,连年洪水泛滥,淹没村社和粮田。天庭知道后,派九条祥龙降服了水妖,从此郪江人民安居乐业。为了纪念玉帝派下的九条祥龙,郪人便在郪江河上架了这座石桥,并雕刻九条龙以镇水妖。”郪江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龙在郪江镇是吉祥的象征,也是祈求风调雨顺的图腾,在耍龙灯方面,郪江镇就有水龙、火龙、金龙和桃子龙等,在一个乡镇能够有这么多的耍龙灯品种,在整个四川来说都是非常罕见的。
“天老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会,如遇干旱,不下雨影响大春作物栽种,就聚集民众抬着郪江城隍沿河至月光庙求雨,由小孩组织一队水龙,举着由竹子、黄荆、稻草扎成十节龙,小孩赤着身子舞龙,边走边喊,两边民众就用盆盛水泼向水龙,求老天爷下大雨,祈求风调雨顺,求一个丰收年。水龙制作别具一格,用竹条编龙头、龙身、龙尾,用稻草装饰龙头、龙身、龙尾,再用稻草扎绳子把龙头、龙身、龙尾连接在一起,水龙就成型了,古朴、原生态的水龙,让人回到几千年前的时光。
“水龙是祈求下雨的,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郪江人还要耍火龙,龙节用竹子扎成兜子,每节用九尺长的布做成龙衣,用九尺布。还有一个传说,叫九九登天,拜年后用烟花烧龙身,祈求新的一年平安祥和,参与者上万人,这一夜古镇万人空巷。”火龙纸扎传承人张文说,在所有欢庆的节日里,郪江人就耍起了金龙,整条龙全部用金粉修饰,眼睛画成黑色,像一条金灿灿腾空飞舞的龙,喜庆吉祥。而桃子龙,龙头、龙节、龙尾共十节,全部做成桃子形状,每节桃子龙要配一名小孩耍云朵子,表演时龙节与云朵交叉来回舞动,直到还原成一条整龙。锣鼓队5人由大人表演,其余20人为小孩表演,充满童趣。桃子龙也是郪江人喜庆节日里的一位“常客”。
“城隍庙会”除旧布新话传承
庙宇文化,是郪江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最初都含有一定迷信的色彩,但经过近年不断除旧布新,这些古老的庙宇文化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
郪江关帝庙,前临锦江水,背依金钟山,西濒郪水,庙内有两株树冠呈伞状擎举的古榕树,覆盖整个殿堂,春夏浓荫蔽日,为古庙增添了无限幽邃和神秘。关帝庙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由山门乐楼、前殿、正殿、紫云宫组成,主体建筑皆沿中轴线构筑,是古镇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古建筑群。游客们争相来此参观进香。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一年一度的郪江城隍庙会都会如期上演。随着郪江汉墓旅游开发,古镇城隍庙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香火愈来愈旺盛,城隍庙会不但满足了群众的精神信仰需求,而且兼具了教化民众、教人行善、教人行孝的社会功能,因此也受到了广大外来游客的青睐。
“郪江城隍庙会参加表演的人数达500余人,赶会的人达3万余人。由16人分别抬城隍爷、城隍娘娘的(木雕)銮驾游行,参与人员化着妆,扛着黄落伞、天狮墩、月斧、金爪、朝天凳、手笔、天鼓等道具在街上游行,传说有驱邪除魔作用。采莲船在游行队伍中十分抢眼,船内由一位少女唱歌、舞蹈,船外由一位少男扮成船夫作划船动作。庄严的仪式感和精彩表演,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手捧香盘,顶礼膜拜。”郪江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如今,人们赋予庙会更多的内涵,主要展现历史文化、社会和谐、忠孝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每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已经成为了郪江古镇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年轻人将这些民俗文化视为一种游玩活动,很少有人参与其中,导致郪江非遗文化目前正面临可能逐步消亡的境地。所以,在加快郪江镇神秘古郪国、仙境云台观旅游开发的同时,我们要对郪江非遗文化加以抢救性保护,将其纳入旅游发展规划,让这些古老的郪江非遗文化成为古郪国旅游品牌之一。”三台县文广新局非遗股股长姚小红说。
“古老传说”演绎古镇千年变迁
走进郪江古镇,明清木制小清瓦平房在3米左右的街道两旁相迎而立,绵延延伸,屋檐向街心伸出,用木柱支撑,在门前形成了一条遮阳避雨的走廊,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也有江浙小镇风韵。老街遗迹,如地主庙、广东会馆、黑神庙、王爷庙、武圣宫、观音堂和坛神庙等,静立街北,为我们展示古镇饱经沧桑的千年历史。
“据史载,郪江镇的前身,为古郪国的王城,建邑历史迄今长达3000多年。春秋时为部落小国郪王国都城,秦惠王灭蜀后,对郪国不废其王,其国都仍叫郪王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郪县,以郪国都城为县城,郪县辖地包括今三台县、大英县、中江县、射洪县的一部分。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成为东广汉郡郡治,后多经变迁,明清时设至今。古郪国不但王城文化昌盛,亦是古郪地域内三台、中江、射洪、蓬溪、遂宁、大英及周边诸县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三台著名历史学者张庆告诉记者,郪江镇源于远古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非遗文化,诸如千子堡、金钟山等古老传说,演绎了古镇千年变迁的故事。
张庆介绍,郪江镇在古时又称千子堡,相传殷商时代古郪为巴国领地,周武王灭商纣王后,被商纣王杀死的忠臣比干,他的儿子化名“千子”,将商朝青铜文化带到此地,将郪江以西的胖子店建成了粮仓,名为仓山,“千子”终建成春秋战国时期的郪国——千子堡。还有金钟山传说,传说鲁班的师傅用木人替千子王接见波斯国使臣,导致千子王发怒将其错杀。尔后,千子王花重金请鲁班在钟楼山顶重建钟楼,铸造大铜钟悬挂,时时用钟声警戒自己,并将钟楼山改为金钟山。
新时代的郪江古镇,如今已经焕发出新的风采,众多的非遗传说,为这片古老的大地演绎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成都电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了解到,自2018年执行国家“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以来,四川全省...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