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始终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以脱贫强党建”理念,大力构建“一个核心、三条路径、五大支撑”“135”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其他农户”发展模式,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成效显著。
突出一个核心
建强红色引擎
雨后空气清新,朝阳明媚。满山遍野的藤椒沐浴在阳光晨雾中,富有生机。密密麻麻的果粒混合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缀满枝头,长势格外喜人。藤椒地里的决明子、急性子、丹参长势正旺……
“这些藤椒地,夏季种药材亩产值可达4000余元,冬季种蔬菜亩产值随便3000余元,加上藤椒亩产值7000余元,硬是划算得很哟!”三台县广利乡仙家井村春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童远春算起收入账,喜不自禁。
据了解,仙家井村两委换届后,村支部书记童远春在乡党委、政府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带领仙家井村两委班子带头发展产业。短短1年时间,该村成立了柿子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润阳生态农业公司2家公司,成立春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肉牛养殖合作社等4个新型农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一下子变为先进党组织,成为全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产业发展快,全靠党组织带。近年来,为强化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三台县狠抓乡(镇)村(社区)两级党组织建设,巩固政治核心,增强脱贫攻坚政治定力。坚持德才兼备、干净清净、风清气正的原则,圆满完成63个乡镇、932个村(社区)换届,进一步优化了班子结构。乡镇党委班子中,35岁以下干部占22.8%,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9.3%。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全部降到57岁以下,村(社区)“两委”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占56.2%。通过村党支部换届,873名生产大户或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当选党支部书记,占83.8%。
为全方位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产业致富能力,三台县还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采取专题讲座、外出学习、现场教学和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实用技能培训,提升推进脱贫攻坚的能力素质。先后开展集中培训13次,分层次培训536场次,培训21.2万余人次。全面推进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注重把有文化、有思路、有能力的青年人才作为发展对象,壮大后备人才队伍。2017年发展党员390名,培育后备干部2139名。
打通三条路径
创新发展模式
“榨菜收完后,就发展果树和万寿菊产业,不但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望突破10万元。”站在观景台上,望着山地田块间绿油油的蔬菜和畅通的产业大道,三台县建平镇芝麻村村主任王开平对村子的发展满怀信心。
芝麻村是该县西路片区镇乡中典型的“空壳村”,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收不抵支。为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村支部采取“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村集体以资金和基础设施入股,每年按股分红,农户以土地流转和优先务工获取收入。
近年来,三台县充分发挥“支部+”的作用,通过“支部+支部”组织向外拓展,“支部+项目”资源向下延伸,“支部+公司”服务向优做实,打通三条路径,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01家,其中农民合作社938家、产业化龙头企业89家、农业社会化组织258家、家庭农场591家、专业大户1725家。同时,创新党的组织设置,采取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联建党组织72个,依托产业中心村、重点村合建党组织65个,依托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党小组160个,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党组织130个。建立“资金股权量化+项目双签”模式,将涉农项目资金、扶贫周转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统一整合到合作社,按照贫困人口、资源资产等情况确定入股方式和分红比例,对合作社项目资金建设和投入等情况实行项目双签制。目前,已累计整合资金430万元,参与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元,相关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最多的达2万余元。由部门牵头、公司参与、乡镇统筹、支部落实,在农村推行“土地托管+技物合作”套餐服务,创新实施“公司+银行+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和“六统一分”抱团发展模式,让贫困户“无本增收”的同时,通过公司化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建立五大支撑
实现发展共赢
“我家两亩多地入股村合作社,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三年后还能分红得利。”正在地里除草的周光明老人乐呵呵地说。
今年63岁的周光明是三台县双乐乡王太沟村5组村民,多年前因在外务工致残,家境日渐贫困,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该村加快推进“三变”改革,成立专业合作社,周光明老人将两亩多地入股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近万元,一举甩掉了贫困户帽子。
王太沟村是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36个核心村之一。为摆脱贫困面貌,带领百姓增收,村两委对全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有效盘活闲散的资产资源,探索出了“合股联营、村社一体”的整村脱贫奔康模式。
近年来,针对农村“土地分散不长钱、劳力闲散不来钱、房屋空置不值钱、资金零星不生钱”的问题,三台县加大“三变”改革力度,整合各类资源,建立5大专业合作社,在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不断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着力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
——建立经济股份合作社,让“权”生钱。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按照“支部提议、酝酿讨论、群众表决”的议事程序,对改革涉及的清产核资结果、成员界定结果、股份量化方案、股份量化清册、股份合作社章程、股东代表名册实施民主监管“六公开”,摸清集体家底,明晰产权归属。
——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地”生钱。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动员农户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经营权变成股份,实现“承包制”向“股田制”转变。
——建立劳务股份合作社,让“力”生钱。村党支部牵头将有务工能力的青壮年组织起来建立劳务党小组,让农民土地入股后的闲散劳动力聚集起来,根据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术程度、兴趣爱好等,有组织的输送到新型经营主体就业挣钱。
——建立旅游股份合作社,让“房”生钱。按照“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的农旅发展思路,在有条件的村组建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把生态资源、空置的房屋、农耕文化和民俗等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聚集力量抱团发展。
——组建富民置业股份合作社,让“钱”生钱。采取“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集体经济”模式,根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把村集体和农民的有效资金整合起来,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每年按股分红,让钱生钱。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宇
通讯员 唐和建 刘玉明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何颖)近日,四川绵阳三台县秋林镇中心小学的一群小球员来到成都,与今年的足协杯黑马“中超冠军杀手”四川九牛...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