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中学第十三届校园艺术节
三台校园艺术节舞蹈专场表演
三台县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县”,辖6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有各类公办学校183所、民办学校159所,在校学生近14万人。近年来,该县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选优配强艺术师资,强化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着力破解艺术教师配置不均衡、艺术教育水平不高、艺术课堂不生动等问题,推动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全县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艺术教育。
□李树林/文图片由三台教体局提供
多措并举、广纳贤士优化艺术教师队伍
足够的专业艺术教师是保证艺术课程开齐开足的前提。面对全县小规模学校、小规模班级较多的实情,三台县教体局多措并举、广纳贤士,不断优化艺术教师队伍。
开辟艺体教师补充绿色通道。通过特岗计划、考核招聘、公开招考等方式,全县近三年新招专业艺术教师205人,主要安排到艺术学科教师紧缺的学校工作。完善县、学区和学校三级培训网络,转岗培训艺术教师312人,确保艺术教师配置相对均衡。
吸纳社会资源拓展兼职队伍。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广开校门,让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菊河、富顺小学通过聘请民间艺人将高跷舞狮、安塞腰鼓作为校园特色文化打造;开放课堂,让特长家长服务学生,七一小学、北坝小学等通过组织家长志愿者将剪纸、葫芦丝融入校园;多向合作,用活社会艺术机构资源,潼川二小、潼川四小等邀请县内外文化艺术机构将传统武术、川剧文化引进校园。
开展艺术教师支教走教活动。整合全县艺术教师资源,制定《三台县艺术教师支教走教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学区内教师走教活动,选派优秀艺术教师到学区内艺术教育资源薄弱学校开展走教活动;大力实施优质学校对口帮助薄弱学区、学校艺术教育计划,每周定期组织优秀艺术教师深入薄弱学校课堂,通过讲公开课、支教包班、青蓝工程等方式,不断提升薄弱学校艺术教育水平;严格执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对城区学校任教满9年的艺术教师有序的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优化了薄弱学校教师队伍。
多元投入、强化保障优化艺术设备设施
完善的艺术教育设备是保证艺术课程有质量的基础。近年来,三台县教体局通过争取财政投入、吸纳社会资金、动员师生投身实践等方式,不断优化艺术教育设备设施。
对标配置满足教学基本需要。根据省颁艺术设备器材配备标准,近三年投入财政资金2446万元,改扩建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室355个,新购艺术设备器材6万余件。每年由县财政按照学生公用经费总额的10%,划拨设备更新维护费,确保艺术教育设备实用够用、常用常新。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接受社会捐赠艺术教育设备,改善了艺术教育条件。
强化培训突破设施使用瓶颈。编写《艺术器材保养维护手册》,出台《三台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设备设施管理使用评价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坚持每年组织一大批艺术设备管理干部和艺术专业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参加培训,邀请艺术名优教师到三台开展艺术教育辅导,破解学校部分艺术设备器材“不会用”“不愿用”的难题。
整合巧用推进学校艺术实践。巧妙使用生活器具和日用废旧,组织师生自制艺术器材和作品,满足师生多样化的艺术实践需求。在县内整合使用同类器材和特种设备,确保设备效益发挥最大化。梓州学区将各校零散配置的萨克斯、圆号等在学区内统一调度使用,组建“铜管乐队”;塔山学区将分散的20多台古筝集中使用,组建“古筝乐坊”等。
多方发力、聚焦课堂优化艺术课程管理
严谨的教学理念是推动艺术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三台县始终把规范课堂教学、开发本土特色课程、强化教研考核等作为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艺术课程管理。
严把课程标准规范课堂教学。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开齐开足艺术课时,由县教研室牵头组织优秀艺术教师按照“三六常规”要求编写备课参考提纲,采取城乡联动、专兼互补、技能比武、常态研修、名师工作室引领、以赛促训等方式,提升全县艺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增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录制艺术课堂教学课件,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供全县师生学习使用;完善“随机常规督查、学月重点检查、学期集中考核、学年综合评估”的艺术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与教师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职称评聘挂钩,确保全县艺术教育百花齐放。
立足本土开发特色艺术课程。注重对县域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炼,由发起学校牵头成立课程开发和推广团队,辐射引领5-10所学校、带动影响3-5个社区,助力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目前形成了“剪纸、腰鼓、舞狮、川剧、版画”5个具有浓郁县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品牌,组织民间艺人和艺术教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26种,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同时,又深入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特色。全县学校班班成立合唱队、校校组建合唱团,“千人竖笛”“千人剪纸”“千人葫芦丝”已成规模,才艺大赛、各类艺术教育工作室相继亮相,
校园艺术节亮点频现。
用活资源构建开放融通课堂。充分利用县内“农耕文化节”“忠孝文化周”“火龙节”,全县大型“民俗巡游”等本地民俗资源,开放艺术课堂,组织学生实地参与、现场创作、深度体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情操的目的。各校还结合大课间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优秀传统文本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等,积极探索艺术与体育、艺术与生活融合之路,艺术活动课程五彩缤纷。
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台县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县情的艺术教育“投入保障、资源整合、教学管理、常态活动、特色办学”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艺术教师支教走教常态化、全域化推进,每学期有近120名艺术教师参加城乡支教和区域走教,活动覆盖全县16个学区,88所中小学,走教支教课时达5000余节,有效突破了制约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瓶颈。统筹城乡艺术教育资源的有力举措,使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优质的艺术教育,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全县艺术教师找到了职业归属感,更新了教育观念,强化了专业技能,收获了成功体验,为进一步深化美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严把肉品质量关 绵阳市开展动物防疫和流通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督查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日前派出督查组,对全市动物防疫和流通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开展监督抽查。督查组先后深...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