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玉明 特约通讯员 赵晓兰)“老景,你家的夏茧我全包了,可不能卖给别人哦。”7月15日,在三台县石安镇报春村四组,景永恩正和家人忙着采摘茧子,蚕茧收购商的电话就打到了他的手机上。
今年50岁的景永恩栽桑养蚕三十年,蚕子成活率高,蚕茧质量优质,成了带富一方的养殖能手。
石安镇报春村是传统蚕桑村,全村80%以上的土地都种植了桑树,几乎家家养蚕。20岁时,景永恩便跟着父亲学习养蚕。“养了三十年,不管茧价高低,我从不放弃。”景永恩告诉笔者,1995年,受市场影响,蚕茧价格急剧下滑,蚕桑业走入低谷。当时,许多人认为种桑养蚕已经没有价值了,于是纷纷砍伐桑树,发展林果,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大量种植桑树。
景永恩始终认为有低潮就有高潮,种植桑树一定会得到回报。1995年,蚕茧价格最高才4元/公斤,最低1元/公斤。看着辛苦一季才得到的收成,家人气馁了,劝他不要养蚕了。但景永恩坚持自己的看法,第二季他养殖了两张纸的蚕,结果价格飙升到20多元/公斤,收入了2000多元。
在景永恩的眼里,蚕儿是制造财富的“宝贝儿”。为了养好蚕,他探索出了轻简喂养、竹简方格上梢等方法。这几年,蚕茧也一路从每张35元/公斤—40元/公斤提高到50元/公斤—65元/公斤。随着茧价的回升,景永恩尝到了甜头。“现在,我每一年都养25张,年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老景说,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增多,养蚕的越来越少,像他这样坚持养蚕的不多了。但养蚕时间短,见效快,仍旧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门道”。
在景永恩的院子里,笔者看到,一堆堆码放整齐的桑枝用塑料布遮盖着。“这是准备交到合作社用来制作药材的。”面对笔者的疑惑,景永恩介绍说,2007年村里成立了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除了发展蚕桑养殖外,相继开发出了桑叶茶、桑叶菜,现在一些药材加工厂也来村里收购桑枝,加工桑饮片。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强服务砥砺前行促发展——来自三台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的报道
2015年6月底,三台县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顺利完成“三合一”机构改革,成立三台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简称: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局),机改后的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局承担全县食品药品监管、...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