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户对水稻育秧技术、插秧机等不熟悉,使用不当不但不会提高效率,还会出现许多突发状况。因此,我必须要时刻在场指导才放心。”在四川省“五个一”帮扶力量驻村农技员先进个人董映堂的驻村日记中,这样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
自三台县芦溪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董映堂任芦溪镇鹤林村驻村农技员一年多来,以日记的形式将驻村工作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笔墨之处,深深地折射出一个基层技术人员浓浓的帮扶之情。前不久,董映堂被表彰为省“五个一”帮扶力量驻村农技员先进个人。
扎田间、守地头“跑步”推广实用农业技术
“只有尽快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农户增收。”——摘自董映堂《驻村日记》刚到鹤林村,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摸清贫困户的“家底”,董映堂走村串户,一趟又一趟,他发现,该村原有的水果产业现已经投产,但存在销路不畅、个别品种老化需要改良、管理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作为驻村农技员,还要积极、主动为该村稻鸭共育生态大米工程献技术、献策略。
从此,董映堂每天都在田间地头跟时间赛跑,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去。
2016年4月19日上午10点,董映堂到田间指导水稻育秧技术时发现,王尊富、王祖斌和王尊科等几名贫困户的秧苗出苗差。想到由于是第一年推广旱育机插秧,农户没有经验,他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一是人工补水,二是搭棚遮阳,避免太阳烧伤,一直忙到下午4点结束。
“插秧时节,他每天都在田间跑来跑去。”村民王书华告诉记者,董映堂来了后,组织插秧机进行机插,为了保证插秧时节不被耽误,他每天都在现场,有问题随时找他。
芦溪是三台县绿色大米工程的“发源地”,董映堂自知责任重大。为鼓励贫困户和农民积极参加该项目,他不但推广了台水稻台沃1号品种,还推广了育插秧技术,对水稻进行绿色防控技术指导,保证了新发展的650亩水稻机插顺利完成,为增产、增收、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找路子、想法子“包装”产业促农增收致富
“该村已有水果种植和绿色大米种植工程,但必须要重新“包装”,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才能促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
——摘自董映堂《驻村日记》对于此,董映堂对该村的水果产业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技术“重组”:首先,对核桃实施了高位嫁接技术,更换了优良品种,油桃和柚子也部分更换了新品种;其次,按水果种类开始培训技术工人,目前全村上下已培训了水果种植人员136人。再次,为了提升水果品质,改善传统施肥习惯,做到科学施肥,精准施肥,增施有机肥,完善配方施肥。能干事、干实事,全村人民看到他为村里带来的变化,都乐意被他带领着往前走。
然而,“单兵作战”不成规模。为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董映堂通过宣传、引导、技术帮扶等方式,成立了鹤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16户贫困会入社,培育科技示范户10户,影响带动150户,其中贫困户24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全村共增加农业产业收入40余万元,人均增收260元。
新闻推荐
日前,绵阳市中级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姬小兵一行到三台县法院就库存档案数字化工作等进行检查指导。三台县法院院长吴颖汇报了该院近年来开展档案及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姬小兵表示,档案工作、网...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