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蒋柏林从城市回到家乡,在农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作为三台县最早一批家庭农场主,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一片百余亩的土地上,建造了一座具有现代农业体系的“庄园”,同时指导村民相继建成了多个家庭农场。
和蒋柏林一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越来越多的绵阳青年人才返乡回村,在家乡的土地上,努力“耕耘”着自己的青春。
■记者赵利宾文/图
青春还乡家门口建起家庭农场
再过几天,就是蒋柏林30岁的生日。这位80后年轻人,因为常年在田地里劳作,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对此,蒋柏林总是笑着回答“我这是农民的本色”。
在当地创业队伍中,蒋柏林有些特别。不仅仅因为他是全村为数不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更在于他创办的具有现代农业体系的“庄园”。
2009年,蒋柏林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进入康定一家大型农业企业,后因管理成绩出色,被升任企业运营总监。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未拴住蒋柏林的心。2013年,因为“想回家,离父母近一点”,蒋柏林毅然决定辞职回乡创业。而那一年,恰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蒋柏林看到后喜出望外,也确定了创业的方向。
在很多人眼里,蒋柏林特别能折腾。在回乡之初,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决定,一些亲戚甚至劝他“别在家里折腾了,赶紧到城里找份工作”。对于这样的“劝告”,蒋柏林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回乡创业,不为别的,只是想用专业知识闯一闯。
蒋柏林的想法得到了三台县和乐安镇的支持,纷纷给予相应政策支持。2013年9月,在众多村民质疑的眼光中,蒋柏林先期投入5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了102亩土地,用来种植葡萄和草莓,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庄园”。蒋柏林也成为三台最早一批家庭农场主。
带头致富指导村民开办农场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在刚开始的两年里,蒋柏林每年都要投入几十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在这个时期里,处于培育阶段的葡萄园,是没有任何收入的。
“这几年总共投了200多万,去年才真正收到效益。”蒋柏林说,在前期连续多年的亏损后,2016年终于迎来转机,葡萄草莓获得大丰收,当年纯利润近30万元。
作为全村第一个家庭农场,村民们看到蒋柏林成功后,纷纷前来讨教经验。如今,在蒋柏林的帮助和指导下,金家村家庭农场已从蒋柏林1家变成了4家,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组成。
受益的不仅是村里的其他农场,当地村民也因此获利。在蒋柏林庄园里,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在劳作。他们都是利用农闲来帮忙的,工资按天计算,农闲时仅仅是帮农庄做些杂活,每月都有近2000元的收入。“除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支付村民工资都在20万元左右。”蒋柏林说,在他们这里,村民农闲时在农场做杂活,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收入比以往种植水稻增加不少。
七项人才工程每年500万元助力扶贫
类似蒋柏林这样的创业故事,正在绵阳农村激情上演,也正体现了绵阳市推进人才服务农村***的成效。
为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底,绵阳市出台《绵阳市人才工作服务农村***若干措施》,计划每年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500万元,实施村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工程、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引工程等“七项人才工程”,强力推进农村***。
培育发展农村电商,绵阳市结合正在开展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工程,支持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大学生等开办电商,每年将评选10名左右销售本地农产品成效显著的优秀电商人才,每名资助3万元-10万元。
系列农村人才培育政策,推动着返乡创业大潮持续高涨,许多创业者已经在商海中崭露头角。三台县双乐乡返乡人员李晓川,从企业离职后创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稻鳅混养模式,带动当地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三纪记者李桥臻)近期,三台县纪委监察局针对《阳光问廉·走进三台》全媒体直播节目曝光的部分单位不作为、慢作为、工作效能不高的典型问题,第一时间启动问责程序,涉及相关37名党员干部被问责。...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