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雪实习生雷雪靖
“邓姐,谢谢你的帮助,不仅让我们家脱了贫,孩子们在你的鼓励下学习也努力了。这不,还拿回了三好学生奖状……”近日,记者走进全市首届“脱贫达人”贡献奖获得者邓雪梅的办公室,正好听到结对扶贫对象刘承兵给她打电话报喜。
建立特产销售渠道、帮助解决出行难题、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根据安排,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科科长邓雪梅及科室结对帮扶三台县潼川镇解放村村民刘承兵。在帮扶过程中,邓雪梅不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工作思路,带领科室大力开展统筹帮扶,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帮扶对象技能,全力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在极短时间内帮助刘承兵一家成功脱贫。
2015年11月底接受扶贫任务后,为准确掌握帮扶对象的生活状况,邓雪梅迅速带领科室人员来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刘承兵家及其所在的解放村,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了解。
据邓雪梅回忆,当时,走进刘承兵家的院子,眼前是三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和砖房结合的“联体式”老屋。而刘承兵的父母已去世,妻子在2011年走失了,留下两个儿女,当时儿子10岁、女儿8岁,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刘承兵虽然有做木工的手艺,但每天要送两个孩子到离家约8公里的学校上学,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无法外出务工挣钱,只能靠种地简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没想到刘承兵家的日子如此艰难。邓雪梅和科室人员的眼睛湿润了,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刘承兵一家早日摆脱贫困。临走时,邓雪梅拿出自己身上的现金1000元,让刘承兵给孩子们改善改善生活,并承诺会尽快帮助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让刘承兵家彻底摆脱贫困,邓雪梅决定因人施策,重点突破,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针对当地特产红苕粉很受市场欢迎的情况,邓雪梅和科室人员一方面大力进行宣传推介,一方面协调爱心企业,帮助刘承兵建立起红苕粉收购销售渠道,成效明显;
邓雪梅自己拿出3000元积蓄,帮助刘承兵购买了摩托车。这样一来,刘承兵不仅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大大缩短,还可以去县城干活,很快成了各建筑工地的“香饽饽”,去年仅凭手艺就挣了近8000元;
担心刘承兵的孩子们冬天冻着,邓雪梅专门去商场购买了价值600元的羽绒服,并将衣物送到了孩子们手中;
担心孩子们的营养跟不上,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邓雪梅经常买些土猪肉等食品前去探望,为孩子们改善生活;
……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邓雪梅及科室人员的倾情帮扶下,刘承兵家已在去年成功脱贫。“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有组织和邓大姐的帮助,再大的困难也是能战胜的。”对于未来的生活,刘承兵充满信心。
“虽然刘承兵家已经脱贫,但两个孩子还小,他们以后的学费如果有困难,我会尽力想办法帮助他们。”邓雪梅告诉记者,接下来,她会继续积极配合局里的脱贫帮扶工作,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村与村比成绩 面对面找差距 ——通川区“摘帽村”迎来2017年首次全面大检验
——通川区“摘帽村”迎来2017年首次全面大检验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