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三台新闻 > 正文

为贫困学子打开希望之窗 ——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教育***纪实

来源:绵阳日报 2017-06-01 07:08   https://www.yybnet.net/

孩子们乐享免费午餐(蒲滔摄)

教育***

茂隆小学学生看图书(蒲滔摄)

送教老师在广利乡小学开展足球教学活动

支教老师在建中乡小学开展送教活动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最关键的一招。而其核心就是“吃穿教医住”五个字,“教”在中间,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作用。

绵阳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在这一“指挥棒”的引领下,绵阳市深入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致力打造基础提升工程、教育助学工程、免费午餐计划等,通过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惠民生”活动,以奖、贷、助、勤、补、免等形式,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大力开展教育精准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系列“靶向治疗”重大政策措施,打出了教育扶贫“组合拳”,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也正在“铺平”全市贫困地区学生的求学之路,教育的力量正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绵阳市扶贫事业的根基。

完善体系实现教育助学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市教育和体育局深知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仅从制度上保障了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又能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权利。

三分布局,七分落实。市教育和体育局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总体目标,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基本要求,以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为重点,以实现教育扶贫“帮扶无遗漏,资助无冒领”为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通过奖、贷、助、勤、补、免等多种形式开展资助工作,切实提升学生资助水平。

“我在最困难无助的时候,是市教育和体育局、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帮助了我,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大学期间还享受了助学贷款。”盐亭的何杨均,由于家庭贫困,高中时打算放弃自己的求学之路,是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项目、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一连串帮扶举措,让何杨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成了家乡高灯镇义务教育学校里的一名教师。

在绵阳,像何杨均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这归因于市教育和体育局紧紧围绕各阶段全市工作大局,以服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全面提升资助水平为目标,以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健全管理机构及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化、精准化管理为重点,不断推动教育资助工作。

如今,绵阳市从学前到大学已完成了一整套资助政策,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打开了希望之窗——

2016年,全市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2.35万人,对3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通过奖、贷、助、勤、补、免等形式资助19.7942万名学生;“金秋助学”筹集1050万元用于资助5320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各项资助政策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此外,市教育和体育局还将工作重点转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问题等方向。

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绵阳市教育“全面改薄”项目计划投资6352.87万元,开工校舍面积63316平方米,设备采购762.85万元。目前,一季度“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有序推进,资金总支出312万元,已开工校舍面积9470平方米,完成设备采购31万元。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也被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市——县联动机制,实行“四统一”(统一标准、时间、要求、方式)等多个举措。2016年共解决26635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使绵阳教育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内涵发展。

免费午餐

共享幸福教育

“哇,好香好丰盛哦!冬瓜海带炖膀肉、炒莲白……这些都是我爱吃的。”……在游仙区小枧沟镇中学食堂,饭菜香味扑鼻而来,近800名学生按照班级排队打饭,热气腾腾的饭菜,让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排队打饭的王佳玲,不时提醒同学:“要‘光盘\’,不要浪费哦。”

王佳玲是绵阳市“免费午餐计划”民生工程受益的农村学生之一,15岁的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在姨妈家生活。“爷爷身体不好,我和哥哥要读书要生活,家中到处都要用钱。”王佳玲说,“还好有免费午餐,营养又可口,我觉得好幸福!”

“免费午餐是办到我们老百姓心坎上的一件大实事,营养均衡不说还安全卫生。”学生家长、来自北川禹里乡的罗世明对此点赞不已。北川禹里小学相关负责人说,免费午餐对农村留守学生来说,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更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安心。

“免费午餐实实在在惠及了不少农村家庭,切实减轻了他们的教育支出。”市教育和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他算了一笔账,免费午餐按每生每天6元的标准执行,如果一学年按200天计算,每生每年可省下1200元。

2015年9月,绵阳市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的思路,在全省率先拉开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的大幕,市财政按1元/生·天给予补助,其余资金(5元/生·天)由县市区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选择首批在平武、北川国家级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试点,从而逐步在全市其他县(市、区)推开。

按照原计划:到2017年覆盖全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了早日让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市教育和体育局积极主动作为,联

合多个单位部门,不断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费午餐计划。

随着2016年春季开学,三台县将先期未纳入“免费午餐计划”的150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其中。绵阳市50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近20万名学生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吃上了免费午餐,“免费午餐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绵阳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范围内全面推行“免费午餐计划”的城市。

在绵阳,无论是学生、家长或者是学校,大家说起“免费午餐”无不竖起大拇指。

究其原因是,一直以来,市教育和体育局除了将教育助学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抓实抓牢以外,“免费午餐计划”也是不断推动教育精准帮扶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不仅进一步解决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离学校较远学生中午就餐困难等问题,还改善了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让城乡孩子共同感受到了“幸福教育”的温暖。

对口帮扶

助力脱贫攻坚

地处三台县景福镇马口堰村的茂隆小学在去年迎来了大变化——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出资10万元对学校的照明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拟在后期出资对学校操场进行升级改造;绵阳实验高中出资12万元为学校更换了标准磁性黑板,并提供了18台电脑和40套学生课桌椅;在相关单位支持下,该校目前还争取到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落实了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乡村少年宫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茂隆小学,黑板崭新、教室明亮,操场宽敞、设施齐全……孩子和老师们都开心不已。

这些变化都是市教育和体育局贯彻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基本方略,勇担贫困村***工作政治责任的深刻印证。

去年以来,市教育和体育局机关为了切实做好对口联系的三台县景福镇马口堰村***工作,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党办为主办科室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从局机关干部中选派了一名作风好、有吃苦奉献精神、熟悉热爱农村工作且了解三台县县情的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构建了局机关4个支部、9所市直属学校和“第一书记”共同帮扶马口堰村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强大的帮扶合力。

为了制定并完善帮扶方案,市教育和体育局还先后派出100余人次深入马口堰村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确定了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从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挑选了7户特别贫困户作为7所直属学校结对帮扶对象、4户作为局机关支部结对帮扶对象。

各帮扶单位也结合帮扶对象实际完善了各自的帮扶方案,不断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向纵深开展。其中,绵阳中学投入近9万元为帮扶对象修建了养殖场,南山中学投入5万元为帮扶对象重建了住房,南山双语投入3万元为帮扶对象发展种养殖业,绵阳电大投入13万元为村上修建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

此外,市教育和体育局还以“优质”反哺“薄弱”的形式深入开展教育精准帮扶。2015年8月,确定了12所市直属学校与三台县综改区12所中小学开展结对帮扶,绵阳中学为向阳中学捐赠了6万元的教学设备,投入5万元对原有篮球场进行改造;南山中学为双

乐初中捐赠了3.4万余元的教学设备,投入6万余元对原有厨房、生活用水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绵阳中学英才学校为景福小学捐赠了3.8万余元的教学设备;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为广利小学捐赠8.2万元的教学设备;绵阳中学育才学校为双乐小学捐赠了2.3万余元的教学设备,今年再捐赠2.4万元用于设备设施添置及维修加固;南山中学实验学校为协和小学捐赠了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向全体师生捐赠价值19万元的衣服,今年再捐赠5.5万元帮扶学校煤改气;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为紫河学校捐赠了4.4万余元的教学设备,出资15万元解决师生用水问题;绵阳实验高中为西丰初中捐赠了4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绵阳一中为建中初中捐赠了7万元的教学及食堂设备;南山双语学校为建中小学捐赠了8.2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绵阳外国语学校为西丰小学捐赠了5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绵阳普明中学为宝泉小学捐赠了2.4万元的校服,捐赠3.2万元改造教师周转房设备设施。12所学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94万余元,有效助力综改区学校设备设施改善。

12所城区名校与平武中学、梓潼中学和10所北川中小学开展深度合作,办学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北川中学绵中班首次高考告捷,本科硬上线率、一本硬上线率均名列全市前茅。

全面保障实现教育普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上得了学,是民生之本,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根本。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部署,市教育和体育局认真落实完善由“县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共同负责的“五长责任制”,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到人头做好义务教育保障工作。要求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都必须统一注册学籍。

为保证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市教育和体育局在学籍系统中逐一核实每个学生的学籍信息,做到省内学生人籍统一。而对于省外就读学生,由家长提供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学籍号、就读学校、就读年级,并通过QQ联系外省学籍管理老师核实、与学生所在省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电话核实等方式,对在省外就读的学生进行逐一核实,同时保存学籍管理系统查询截图作为依据,电话核实的学生均做好电话记录备查,在学籍系统中无法查实的学生均开具学生在校证明,做到无一遗漏,有据可查。

为保障绵阳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于轻、中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过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方式接受义务教育,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接受义务教育。

此外,市教育和体育局还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对于绵阳市依法缓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完善休学手续。

一个个好经验好做法,一项项亮点频出的举措,让每一位适龄孩子都顺利搭乘上“绵阳号”快车开往幸福成长的乐园,实现自己的上学梦。

目前,通过扎实开展的义务教育保障工作,全市无一人因贫失学或辍学。

(邓雪琳)

新闻推荐

理顺农业发展“脉络”增强县域经济“底气”绵阳市优化供给结构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近日,记者在三台县老马乡小围村看到,麦冬种植户张安局一家老小齐心协力采收麦冬,一派火热景象。作为三台县最具发展优势的农业产业,“涪城麦冬”承载着三台“发展大提速”的产业担当...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司法拍卖公告2017-05-20 07:07
猜你喜欢:
评论:(为贫困学子打开希望之窗 ——市教育和体育局开展教育***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