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锦辉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到来,“全年最低价”、“限时秒杀”、“全场五折特惠”、“亏本回馈”……在电商们的各式促销口号中,一边是高涨的购买热情,一边是随时可能出现的购物陷阱,市消费者协会和公安民警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时要有自我防范意识,警惕不法商家的新骗局。
先提价后降价 迷惑消费者
家住桃花岛的市民周女士去年“双11”花了近万元,但还是留有遗憾。由于网速不给力,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没能抢到。今年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备战”,先把宽带从2M升级到10M,再把中意的衣服、护肤品等一股脑儿放进购物车,“摩拳擦掌”准备今日凌晨的“鼠标大战”。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网络热购需冷静,一些消费陷阱一定要提防。许多商家采取先提价后降价的把戏,迷惑消费者。也有一些人经不住价格诱惑和跟风心理,掏光腰包买下大堆根本用不着的商品。三台县芦溪镇的杨俊毅就有类似遭遇,三个月前他瞅好一款3200元的手机,当时觉得贵就想再等一段时间,“我把这个店放进收藏夹”,杨俊毅说,可昨天再次打开时已经涨到了3800元,“商家说‘双十一\’会降到3500元。”对这种促销方式杨先生很是生气。
“弹”出来的惊喜 需小心登录
“36英寸液晶电视,‘双十一\’只需399元。”近日,市民李林平正在某购物网站选购电视机时,网页右下角突然弹出来的这个“惊喜”吸引了他的眼球。有多年网购经验的李先生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非法链接,不能轻易去点击。
目前,除了山寨淘宝链接外,山寨支付宝的恶意软件也开始增多。山寨支付宝App与支付宝钱包看似一样,打开后会要求用户冻结支付宝,并提示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一旦用户提交,这些信息会立即发送至骗子的手机上,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更改支付宝密码,盗刷用户资金。警方提醒网购“达人”,切勿轻易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下载App。同时安装相关防护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山寨、带病毒类的恶意软件。
网购合理规划 错开高峰期
市民李女士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购达人,从居家用品到衣服、鞋都从网上购买。去年“双十一”让她花费不少,买的很多东西在路上走了10多天。”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电商活动每个月都有,不一定非要赶在“双十一”购物。并且,出货量大幅度增加以后,商品质量、售后难以保证。所以,相比网购,实体店则更安全,同时也更让人放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双十一”这个节点,网购相对集中,诈骗分子也相对活跃。如果能合理安排购物时间,被诈骗分子盯上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
消协提示
防范之心必须有
参与网购促销活动前,消费者可对所需物品进行简单列举、筛选,并结合实际需求购买,避免盲目选购,冲动消费;关注网购商品价格变化,防范网购中高价低质、低价劣质陷阱;
提前预估电商集中促销可能带来的配送延迟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签收网购订单前,务必开箱验货,遇有不符合情况的应当拒签,不要急于丢弃或损毁发票等购物凭证和必要的包装,以方便退货。
谨防钓鱼网站,务必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购物,不要随意点击网页里、短信中的链接或浮动弹窗,不要轻易将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提供给他人,更不要轻易输入动态验证码或转告他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谢艳)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9日率省督导组赴三台督导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他要求,三台要用创新思维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调结构稳增长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