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娴/图 本报记者 郑金容/文
“回归村镇美、弘扬中国创”。近日,在最新公布的“2016中国最美村镇100名候选名单”中,四川入围两处,其中一处便是三台郪江古镇。昨(3)日,记者走进古镇,在初秋之际,漫步古镇,探寻郪江古镇的美。
乡村,是人类一切文明活动的发源地,“2016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是由第一财经发起并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60多家媒体,今年7月启动。目前“2016中国最美村镇”100名候选名单已揭晓,四川入围两处,一处为达州市达川区大风乡高拱桥村,另一处正是绵阳人耳熟能详的三台县郪江古镇。
据了解,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4年。相较于往年的参选规模,今年全国各村镇的报名热情更为高涨。据统计,全国共有500余家村镇的报名参选。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郪江古镇以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入围“2016中国最美村镇”百强候选,可见其含金量。
三台文化发祥地
古镇位于三台县城南47公里处,曾用名千子公社、千子乡,后定名为郪江,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南临郪江,东滨锦江,修建在两江汇合之处。自古河流交汇处便是文化历史的诞生地,郪江也不例外。“郪江是三台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说起本地的历史古迹,郪江镇文化站站长冷秋明如数家珍,算起来,郪江古镇的历史超过3000年。史料记载,这里最初是西周时期的边缘小诸侯国郪国的王城所在。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郪县,三国的蜀汉设置东广汉郡。此后一直为川蜀重镇,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豪杰名流聚会之所。
古郪国遗留了大量的崖墓,其中金钟山崖墓石刻的“狗拿耗子”壁画全国闻名。还有战国时代的郪王城遗址、唐宋时代的摩崖造像、保留至今的明清时期的街道、民居、寺庙、戏台、石桥和古榕树等文物古迹。而距离古镇两公里的云台观则是中国四大著名道馆之一,也是巴蜀地区的第二大道教胜地。如今门口仍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镇守在大门口,见证过往变迁。“这些实物的存在,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冷秋明说。
幽幽古镇留传奇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古镇,行走在古街中,如同穿越历史。
因为远离城市喧嚣,古镇遗迹保留得较为完整,街道大多只有三四米宽,街道两边的房屋都是木结构黛瓦平房,屋檐都向街心伸出,用木柱支撑,在门前形成一条遮阳避雨的走廊,耳边时不时传来小商贩的叫卖声以及茶馆里的聊天声音,一派热闹场景。镇上的老人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农历三月初一、五月十八、六月十九赶庙会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将赶来朝会,古镇更热闹。“天台鼓楼镇双龙,三狮抬头望金钟。九龙逆水拜金阙,五庙风铃唱夜空”,便是形容当时的情景。
进入老街要经过一株老榕树,过郪江河去乡里,也要经过一株老榕树,这是四川民居的一种特色。“郪江古镇一大特色,就是遍地都可以看到百年的老榕树,最有特点的镇江王爷庙前的两棵古树。”郪江镇党委书记骆斌说,为保护古树,有人在树周围用石头砌了一圈矮墙,经过近百年的生长,现在它们一棵是“树包石”,一棵却是“石包树”,很多游客看后,都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古街上还有一座王爷庙,修建于清代,庙里有戏台,但如今很少表演了,戏台成了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地方,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们会打麻将,或许他们仍记得几十年前戏台上演出的场景。“能够入围2016中国最美村镇,就是对郪江古镇的认可,有了这张名片,会让更多人知道郪江。”骆斌很自豪郪江能够入围,他更欢迎大家走进郪江,去领略郪江秀美风光,去感受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触摸细水流长的闲适生活。
郪江庙会熙熙攘攘
“石包树”和“树包石”
新闻推荐
绵阳市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公告(二)绵阳市财政局 绵阳市扶贫移民工作局
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截至年月底,绵阳市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予以公告。一、第二批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财政扶贫资金万元其中:安州区万元,江油市万元,三台县万元,盐亭县万元,梓潼县万元,平武县万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