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蚕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近日,在三台县刘营镇菩提村四组,养蚕大户徐光国一边给蚕宝宝添桑叶,一边对记者说。
刘营镇菩提村是三台县传统的蚕桑养殖村,也是全县蚕桑基地村之一。据了解,目前该村桑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年养蚕2000多张,蚕农年总收入达220多万元。
站在菩提村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桑叶。走进蚕农家里,一箱箱食欲旺盛的小蚕正轻轻啃食着桑叶。“今年春季天旱,桑叶长势不旺,养得少了点。”徐光国说,他家有13亩多地的桑树,虽然在村子里不算最多的一家,但桑树长势茂盛,叶片苍翠肥大。所产的蚕茧个大,色质好,春季蚕茧就卖了1.4万元。
年届40的徐光国已有20多年的养蚕经历,一年下来要饲养近40张蚕,加上供育种蚕,年收入近10万元。徐光国说起养蚕颇有些自豪,他说自己一般不出远门去打工,多年养蚕的他已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养蚕经验,首先是管理好桑源,桑树除了品种要好,还要勤施肥勤浇水,力求桑叶肥大无虫害;其次对蚕室要严格消毒,控制好蚕室温度;再者就是喂养要科学,定时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做好蚕病的防治工作。
徐光国介绍,近年来,在菩提村党支部和三台县蚕种场的帮助下,菩提村养蚕户的收入节节高升。在村民活动中心,记者看到,一张张桑树科学管理的宣传资料和如何防治蚕病的宣传画张贴在报栏和墙壁上。“县蚕种场的专家定时来为村民上课,进行技术讲解。”村支部书记文荣书说,除了现场培训,蚕种场的专家们还把栽桑养蚕的技术编印成册,分发到每一名蚕农手中,大大提高了蚕农科学养蚕的技能。
在该村二组,记者见到正在桑林里采摘桑叶的养殖户王强。2009年,王强和父亲一道承包了50多亩荒坡地栽桑养蚕,“每年养50多张的蚕,除去桑园管理、药苗和人工等费用,收入十多万元,比打工强多了。”和村子里其他年轻人不同的是,王强把栽桑养蚕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敢于尝试机械化、科学化、规模化养蚕的年轻人”是文荣书对他的评价。
记者看到,王强家干净整洁的蚕室里,切割桑叶的电机、为蚕桑消毒的电动喷雾器、控制温度的烘烤灯等设备一应俱全。“虽然目前蚕茧市场价格不太稳定,但只要品质好,不愁卖不出好价钱。”王强说,栽桑养蚕致富快,还得靠科学技术,有了好的技术,产品质量自然就高。“夏蚕养了24张,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说到这,王强脸上写满了自信。
(赵晓兰 刘玉明 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昨(3)日获悉,三台、绵阳警方联手,仅用10个小时就成功侦破“6·27”入室抢劫致两人死亡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肖某。村民家中惊现两尸6月27日10时许,三台警方接到一妇女报案称,她到三台县观...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