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三台新闻 > 正文

生态文明新村 幸福美丽家园——2012年三台县石安镇特色乡村发展纪实

来源:绵阳日报 2013-01-20 03:48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一条条平整洁净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林木长势喜人,充实忙碌的村民奔走于山间绿道,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绿叶繁花,鸟语啁啾,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好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文明乡村美景图。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三台县石安镇紧扣“加快三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的工作主题,以“打造特色、争创一流”为目标定位,联动推进农村生态化、农业现代化,以镇域规划统筹发展,以体系建设支撑发展,以团队力量推动发展,以素质提升保障发展,时刻打好生态经济牌,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谱写了石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回眸2012年,一组组喜人的数据,是石安跨越提升的最新佐证:全镇GDP达到17896万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交通运输、金融、邮电、餐饮等服务业经营收入4371万元,同比增长7.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928元。

发展篇

发展生态产业建设丘区产业强镇

走进红光村,千亩县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农民们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以清泉村、柳泉村、洪坪村、长河村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园,集果品观光采摘、农耕文化展示、农家生活体验、文艺创作交流、科普教育培训为一体,正逐步成为发展新型农业的大平台;在以石安三圣丝厂、榨菜厂、豆豉厂等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农民变工人,个个身穿整齐的工作服,整个加工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喜人景象的背后,是石安镇科学确立“建设丘区产业强镇”的发展目标和“三园一区”的总体产业布局,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借力农业产业化,石安群众昔日的“口粮田”正转为增收致富的“效益田”,曾经村民们“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油盐”的农耕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

培育生态农业

石安扩大标准化水果基地规模,新发展米枣、黄金梨、枇杷、猕猴桃等名优水果2200余亩,总面积达3400余亩,已注册“迸泉”牌水果商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集中成片发展无公害粮油、蔬菜3000亩、蚕桑800亩。以红光村为重点的千亩县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全镇常年发展优质无公害粮油3.6万余亩,粮油总产达1.8万吨。利用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栽植薄壳核桃1080亩、4万余株;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大力发展生猪、长毛兔、肉鹅、土鸡等特色养殖业,养殖业规模化经营比例达到40%以上,30%以上养殖专业村实现产业化。据统计,通过科技养殖,石安去年全年出栏生猪3.42万头,小家禽29.3万只以上,发展畜禽养殖大户达53户。目前,新希望公司2处生猪养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2013年投入使用后,势必让出栏生猪数目再翻几番。

发展生态旅游业

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暨三叶同乐园开园仪式在清泉村三叶同乐园成功举办后,大力推动了石安生态旅游前进的步伐。石安将对山、河、路、库、堰,特色农业示范区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将不同景点连接成一线或环,形成一批吸引力大的休闲旅游线路。目前,全镇市级生态村达15个,生态家园4109户。

发展生态加工业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加工示范园50亩,重点发展无公害粮油、果品、蔬菜和蚕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加工企业达到4家,年加工蚕茧200吨,海椒、榨菜4000吨,小麦、黄豆、豌豆100吨,带动18个专业村、1000户专业示范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业。

创新服务方法

发展名优水果、生态生猪养殖、植保等各类专业合作社9个,涵盖全镇22个村、成员1200户,专合组织会员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0元。石安镇粮油产业协会坚持“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重点开展信息和技术服务,推动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清泉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积极提供生产、加工、销售、运输、贮存方面服务,建立市场信息平台,指导农户从零星栽植、粗放管理,向规模种植、精细管理转变。经过合作社技术支持和精心管理,清泉村栽植5亩以上水果的重点户有60家。全村仅水果年人均收入2200元。水果年收入15000元以上的达到45家。

改善篇

改善基础设施 描绘生态乡村美图

干完地里的农活,村民蒲东兵骑着摩托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一路畅行。回到家中,洗了手,开始点火、炒菜、做饭。沼气的蓝色火苗舔着锅底,厨房里很快饭菜飘香。旁边,弃置着老式的锅灶和一捆捆烧柴。以往,人们常常用“炊烟袅袅、饭菜飘香”来描述农家生活,而如今,在石安镇,农民们却过上了“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石安先后利用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采取对上争取、镇财政以奖代补、村集体投入、村民自筹等方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据统计,2012年,石安镇示范片共实施“金土地”、“林区道路”、“沼气池”等12个项目,新建村社水泥路20余公里、灌溉渠系27公里、塘库堰26口、蓄水池60口、沼气池360口;维修整治村社道路22.54公里;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打井487口。

同时,石安镇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要求,按照“村庄绿色化,家庭生活现代化,农田设施标准化”的标准,开展庭院环境治理工作,实施庭院绿化美化,“五改”230户、庭院绿化230户,“山清水秀地干净”成了石安镇的另一张“名片”。

如今,走在石安的乡间小路上,处处都是一幅美丽的生态乡村田园图。宽阔平整的马路,干净整洁的民宅,成排成行的绿树,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保障篇

发展社会事业群众更加幸福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2年,是石安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年,也是石安镇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的一年。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石安镇扎实推进各项惠民举措。“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犹如阳光般洒向石安镇的每一个角落,给石安人民留下了最温暖的记忆。

2012年,石安镇加大民生投入,打好改善民生攻坚战,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事业在协调共进中迈出新的步伐。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动态落实农村低保381户、843人,农村五保131人,城镇低保77人。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家电下乡、购车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户。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热情,工作有序推进。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推进计生“两个创建”活动,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超额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38%。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加大违法建设防治和查处力度,全面改善镇容村貌。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镇群众文明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完善制度,加大依法治镇、治村力度。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全年接访131件次,均得到有效化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力量对消防、危化物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进行安全大检查。财税、防灾减灾、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在石安镇,老百姓安居乐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记者手记

民事为重,民生牵心。回眸2012年,石安镇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全镇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幸福感显著增强。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转型发展新成果,石安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并以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信未来的石安镇,必将建设成为更加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撰稿 张迪然 图片由石安镇提供

新闻推荐

市疾控中心慰问联系村困难群众

本报讯昨(30)日,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来到联系村三台县玉林乡三尖村,看望慰问30户联系户,并专门安排了一场饺子宴,将5户困难群众请到一起,吃饺子、迎新年。今年78岁的谢术华太婆腿脚不便,无法出门,...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生态文明新村 幸福美丽家园——2012年三台县石安镇特色乡村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