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同名同姓的也许并不少见,但既同名同姓,又同乡同村,甚至连身份证号的尾数也相差无几,这样一系列“巧合”的事情,竟让来绵打工、老家在三台的魏斌(化名)遇上了。
办理暂住证闹个脸红脖子粗
魏斌是三台县永明镇人,出生于1968年2月24日。事有巧合,出生于1964年11月20日,因丢包诈骗而被捕入狱的罪犯魏斌,不仅与他同名同姓同村,并且组与组相邻,就连身份证号的尾数也仅差几个号。
魏斌万万没有料到,正是这诸多巧合,闹出了啼笑皆非的故事。
今年年初,魏斌来到绵阳城区,在某出租汽车公司谋了一份工作。7月25日,魏斌所租住的游仙某居委会要他去派出所办一张暂住证。当天上午,当户籍民警核验魏斌的身份证号码时,电脑窗口弹出他有违法犯罪的前科。魏斌顿时脸红脖子粗,急道:“我没有犯罪啊!咋会这样呢?肯定是你们弄错了!”
因系统初创造成“张冠李戴”
随后,魏斌找到办身份证的涪城警方进行核实,结果发现:此“魏斌”非彼“魏斌”。由于“全国公安机关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是仅限于警方内部掌握的信息,所以,对魏斌的生活和个人名誉并未造成影响。但要更改信息,手续繁多,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加上全国联网,所以只有省公安厅才有资格更改。为了避免魏斌的生活受到干扰和影响,涪城警方专门给他出具了证明。
据刑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出错原因很多,除同名同姓而外,就是电子户籍户证系统起源于2000年,初创时信息量大,系统不完善,加之系统录入时对身份证号码甄别时出现错误,导致“张冠李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而现在通过录入系统换代升级后,类似现象已大大减少。
在警方的录入系统中,记者发现,全国叫“魏斌”的有上百个,全省38个,绵阳有3个。
更改信息消除当事人误解
“看嘛,全部信息都更正过来了,这下放心了吧。”12月1日,涪城警方负责外宣的副主任张勇打开电脑局域网上的“全国公安机关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后说。张勇解释说,为了避免给魏斌以后的生活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他们经过多方努力,在11月30日才将其从“全国公安机关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罪犯”名册中彻底清除。“谢谢你帮我们查找到了系统漏洞,给你造成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最后,张勇又受涪城警方委托,诚恳地向魏斌道歉。昨(3)日,记者联系到魏斌,对警方前期的付出并道歉,他表示感谢与理解。
(张勇 邓露 本报记者 李方贵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多位群众日前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绵阳市综合整治城乡环境行动有数年了,但在S101省道沿线的三台县建平镇和八洞镇,不少地方的环境卫生却脏乱依旧,特别是场镇上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坐商不归店...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