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放宽利率浮动区间,不仅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攻坚”,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改革开始由小步快跑进入加速“攻坚”阶段。
央行6月7日宣布了三年来的首次降息决定,此番实质意义上的不对称降息究竟释放了怎样的重要信号?
第一,利率市场化已经迈开实质性步伐。尽管我国1996年就取消了银行间贷款利率上限,尽管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存贷款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一直进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各界对于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考虑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各方面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央行在推进存贷款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一直态度谨慎。此次适度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不仅表明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和信心,也表明今后有关方面将结合利率浮动后各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情况,有条不紊地推动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决心。毫无疑问,此次不对称降息,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第二,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明显提速。渐进性一直是中国金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自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八个方面定下金改基调后,今年以来金融改革的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进入4月以来,每一项政策的推出几乎都是一次重大突破,比如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而且,整个金融改革也“点”“面”结合,齐头并进:在地方金融改革方面,选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等进行区域试点,力图通过试验寻求“点”的突破;在整个国家金改战略规划方面,遵循八部委《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中所确立的金融国际化、人民币对外使用、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改革创新和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多个方向和路径,在立体式改革中,力图获得“面”的拓展。而所有这些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都绕不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利率市场化这两个核心问题。
正因为如此,
此次放宽利率浮动区间,不仅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攻坚”,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改革开始由小步快跑进入加速“攻坚”阶段。
第三,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倾斜和服务力度。尽管降息本身就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微调,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不对称降息政策的出台,更能体现有关方面对实体经济的倾斜和服务力度。众所周知,将存款利率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商业银行的极限最大息差将从降息前的2.404%降至降息后的1.473%,直接结果是缩小了商业银行息差,减少了商业银行利润。那么商业银行减少的利润到哪里去了呢?银行的 “让利”,通过实体经济再分配,转化成了企业的利润。一个让利,一个得利,显然,此次不对称降息的政策安排背后,体现了央行为了刺激贷款需求,减轻企业利息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苦用心。
(作者单位:三台县农信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修以求其粹美,犹切磋琢磨;养以期其充足,犹含育熏陶”,“古人云: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近日,三台县首场“道德讲堂”现场会在潼川镇解放街社区拉开序幕,社区群众、镇乡干部等百余人认真聆...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