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汶川地震中受损的《颜氏干禄字书碑》,在修复后重新置于绵阳三台县琴泉寺的墨妙亭内。这块风化严重的石碑看似普通,却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是唐代“书圣”颜真卿传世小楷的唯一传世刻本。17年前被发现时,曾经轰动一时。
□左启 本报记者 吴晓铃
22年前,日本书道代表团造访四川,他们向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提出到潼川文庙鉴赏颜真卿 《干禄字书碑》的意愿。这块石碑,素有中华书法“国宝”之誉,由颜真卿书写刻石,原置于浙江湖州墨妙亭。唐朝末年原碑损毁,四川、浙江出现过三块“重刻本”。日本书道团要拜访的,便是根据 《中国书法大辞典》记录的“刻于潼川(三台)”的这块蜀版重刻碑。
然而,时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的刘云泉先生奔赴三台时,三台县文管所对此一片茫然。“三台究竟有没有当年书圣留下的真迹?”三台县文管所就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寻找。
根据历史记载,“干禄碑”原立于潼川文庙,但这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改建成为面粉厂和粮站。当县文管所工作人员问起号称面粉厂“活厂史”的老工人王容时,老人却一问三不知。直到老人见了拓片照片,才想起建厂时,的确有一块碑因为“碍手碍脚”,被推倒了,但此后石碑的下落他也不清楚。线索就此中断。
1995年5月,潼川文庙大成殿左侧三台师范艺术楼搞基建,工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拂掉碑上泥土,“颜氏干禄字书”六个篆字,一清二楚。消失多年的国宝,终于重见天日。
这是一块高2.45米、宽1.2米、厚0.33米的石碑,碑体四面皆有刊刻。碑身五层,纵排刻满小楷。经考证,这正是《中国书法大辞典》上所说的“勾泳重刻”碑。虽然年代久远石碑剥蚀严重,文字多有残损漫灭,但其传世孤本的价值,仍然引起轰动。
出土后的干禄碑,1996年迁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琴泉寺蟠龙园。2003年,三台专门为石碑修建一亭,取名“梓州墨妙亭”。
然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干禄碑由于碑体底部风化,地震中剥离脱落非常严重。“文物医生”专门制定了针对石碑的修复计划:用毛刷去除尘灰污垢,清除有害的盐分,再用化学用品进行封护处理,防止继续风化。墨妙亭的四周也进行了环境整治,增加了坚固的木栅栏,凉亭四周单砌青石雕,显得更加古色古香。干禄碑搬回原址,再展“书圣”颜楷风采。
新闻推荐
虽已入秋,但绵阳三台县十里荷塘的荷花依旧优雅盛开、花香醉人。上周末阳光特别好,十里荷塘迎来大量摄影爱好者和度假休闲游客。国庆黄金周还未到,十里荷塘所在的三台县解放村就提前火了一把。想着国...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