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平武 > 正文

“白熊部落”振兴记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1-12-15 00:46   https://www.yybnet.net/

“红外相机又拍到白熊了!”这几天让关坝村村党支部书记乔良兴奋的还有,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将再次超过1万元。在地方政府、民间组织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关坝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恢复、群众增收、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关坝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木皮藏族乡,是多个保护区间的走廊地带。早在1845年,当地文献便将大熊猫记录为“白熊”,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当地也一直被称作“白熊部落”。

关坝村地形以山地为主,过去耕地不够就毁林开荒,收成微薄。村民高明斌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和大人一起开荒,见树就砍,砍倒后不施肥,一把火烧光就种玉米。第二年开始种小麦、土豆等作物。由于缺水、土地贫瘠,经常遇到灾年,50斤小麦种子种下去,年底只能收70多斤粮食。这种耕种方式,不出三年土地就没有肥力,再毁林开荒,陷入“游耕”式恶性循环。

为了挣钱,甚至只为吃上一口肉,村民们“靠山吃山”。“树叶子黄,吊鹿子忙。”早年间“流行”的这句方言,意为秋天正是打猎的好时节。村民孟吉说,当时家家户户都有猎枪,后来猎户多、动物越来越少,大家就要“分山头”下猎套。最终,能打上猎物成了“稀罕事”,黑熊等食肉动物绝迹,野生鱼不见了踪影,就连重楼、天麻等中药材也很难挖到。

转机来源于发展理念的转变,平武县下决心,核心保护区以外也要加强大熊猫保护,既要保护生态也要确保群众增收。“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应运而生,倡导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可持续产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也发挥民间自然保护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参与其中,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

“不捕猎、不挖药、不电鱼”。5年前,村支部书记乔良带领村民一起商定的“生态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中,这条村规民约最醒目明了。村民们还列出盗猎、挖药、林火等22个生态威胁隐患,自愿组建自然保护巡护队。

“不占耕地不毁林,‘熊猫’蜂蜜富农家。”关坝村的“第一产业”便是生态养蜂。村民李兴会靠养蜂修了一栋150多平方米的新房,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态好了,一箱蜜蜂产蜜从7、8斤增加到20斤左右,无污染的‘生态蜜’每斤又能多卖二三十元。”据统计,养一箱蜜蜂毛收入1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养蜂农户人均增收三四千元,23户靠养蜂脱贫,养蜂大户家庭年收入超4万元。关坝村80%以上村民参与的“绿色产业”,还包括在林下人工种植名贵中药材。

让村民们振奋的还有,好风景正带来好“钱景”,近几年关坝村自然教育活动吸引了近千人,给村里带来26万元收入,民宿产业开始萌芽。

在关坝村的活动室,记者看到一幅几年前村民们憧憬未来的简笔画:鱼儿在清澈的小河中畅游,熊猫、金丝猴在林间嬉闹,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幅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推动纠纷源头治理

为持续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11月18日,平武法院“零距离”诉讼服务白马藏族乡工作站暨“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在白马藏族...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白熊部落”振兴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