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平武 > 正文

47只野生大熊猫 “接收”曾经的伐木场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1-12-02 00:51   https://www.yybnet.net/

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小寨子沟片区的巡护队员们在野外巡护。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小寨子沟片区用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

在四川唐家河保护区,一只在河谷觅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牛羚。

绵阳市平武县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岩羊影像。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大熊猫小课堂

▲全国野生大熊猫栖息地1988年为139万公顷,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恢复至258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

▲据有关记载,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截至2020年底,大熊猫人工圈养总数达到633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仅有效保护了大熊猫,更促进了栖息地内其他珍稀物种种群的恢复与繁殖。

编者按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立,不仅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更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价值实现的样板。

这里最新上演的熊猫故事有什么看点?这里的神奇动物都有哪些?这组报道为你展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动人画面。

位于绵阳市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北川小寨子沟片区,4.4万公顷中有3.6万公顷都曾是林场的采伐地。经过20多年的封山育林、生态修复,这里成为47只野生大熊猫和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曾经的伐木场已经被大熊猫‘接收’了!”近日,白雪覆盖的插旗山下,小寨子沟片区负责人赵军自豪地说,小寨子沟片区内大熊猫数量已达47只,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小寨子沟片区内的大火地管护点曾是采伐集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山区土地贫瘠,群众为了口粮毁林开荒,刀耕火种时“大火焚地”,大火地因此得名。“剃头式”砍伐,更是给当地生态带来毁灭性破坏。“1996年、1997年,这些地方已经被砍成一片荒山。”曾是森工企业伐木工的大火地管护点巡护队员刘显东告诉记者。

动物销声匿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开始反思。1998年当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人们放下伐木的刀斧,开始着手恢复生态。

2020年7月,该区域被正式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火地管护点负责人伏勇说,1998年保护人员来的时候,新长的树苗只有手指粗细,如今树已成林,动物增加,保护工作重心也从抚育森林转变为野生动物的监测、科研、保护。

野外巡护工作风餐露宿,格外艰辛。一次完整的巡护,巡护队员来回要蹚过300多条湍急的溪流。20余年来,巡护队员人均行程2万公里。一些巡护队员告诉记者,看到碧空如洗,林木葱茏,大熊猫、金雕、川金丝猴等野生动物“悠然自得”,一切辛苦都觉得值了。

巡护队员刘显东有一次在大雨中遇到一只野生大熊猫,隔着10米宽的小河,人和大熊猫都在避雨,“风雨与共”。巡护队员、当地村民余顺和说,他曾救助过一只迷路的大熊猫幼崽,抱着40余斤的大熊猫幼崽下山,一路手都酸麻了。但大熊猫幼崽很乖,休息时把它放到地上,它也不跑,就在他脚边蹭。给它喂饼干,它一边嚼一边把头钻到人怀里……

目前,小寨子沟片区内已调查记录到植物2150种、脊椎动物515种、昆虫328种。安置在小寨子沟片区内的红外相机今年拍摄到12只野生大熊猫活动视频,其中今年1月拍摄到一段“大熊猫带崽”的视频——大雪覆盖着森林,大熊猫妈妈刚要动身行走,一只大熊猫宝宝就从画面右侧的林子里轻快地跑出来,紧随其后。

啃骨头“打牙祭”影像证明大熊猫也吃肉

大熊猫虽然以竹子为食,有时也会食肉“打牙祭”。近期,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大熊猫种群生存状况调查工作,巡护员李水平等人目击一只大熊猫啃食羚牛的骨头并拍下珍贵影像。

“我们发现它时,距离不到 50米。它在捧着一根一尺多长的骨头正啃得香。”李水平告诉记者,“它吃了大概10分钟,然后丢下骨头,慢慢走进山坡上的林子里,爬上一棵大树。”

第二天早晨,工作人员在附近收集了一份特殊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与常见的大熊猫粪便相比,这几团粪便的颜色灰白,像梭形的石灰棒。

据悉,这是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第二次拍摄到大熊猫食肉的影像。此前,工作人员在分析大熊猫粪便时,也曾发现部分粪便样品中存在未消化完全的动物残骸和毛发。

大熊猫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地质历史上的气候与栖息地环境变化,改变了食性,以竹子为食,但其消化系统结构依然保留着食肉类祖先的特征。

北京大学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李晟认为:“在秦岭、岷山、邛崃山等多个地区,也曾有研究记录到野生大熊猫偶尔会‘打牙祭’,主要是取食动物残骸。这样的行为和动物性食物的补充,对于野生大熊猫来说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大熊猫“伞护”下这片乐园生机勃勃

关闭矿山、恢复植被、禁止非法狩猎……大熊猫保护,也为其他野生动植物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使“大熊猫王国”也成为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乐土。这里有雪豹、云豹、金猫、黑熊、金雕等顶级食肉动物,也有岩羊、斑羚、毛冠鹿等众多食草动物。

数千名巡护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 900多条巡护线路上,常年开展保护工作。大熊猫保护出现明显“伞护效应”,生态系统的恢复让各类野生动植物种群欣欣向荣。近年来,人们在大熊猫活动区域,发现其他珍稀动物1600余次,多处还发现动植物新物种。

今年6月至8月,布置在绵阳市平武县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台红外相机,在海拔4200米左右相继拍到雪豹,同一地域内还拍摄到大量的岩羊、梅花鹿、小麂等食草动物。

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蒋仕伟说:“大熊猫在平武‘伞护’了 4100 多种植物和1900多种动物。近10年平武生态环境加速向好,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牛羚就增加了10%左右。”

四川综合利用卫星、无人机、红外相机、巡护员组成“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保护体系。

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监测队员杨文刚、曾永兵,在1公里范围内,不到3小时发现3只野生大熊猫,创下野外偶遇大熊猫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纪录。

大熊猫“伞护”下的整个“大熊猫王国”也愈发生机勃勃,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已发现各类动植物约 8000种,一些珍稀动物的种群不断扩大。一些新物种也相继被发现,包括2021年在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发现植物新种长芒凤仙花。

新闻推荐

平武:加快构建“外快内畅”交通格局

正在建设中的九绵高速LJ22标段(胡宇摄)俯瞰龙州大地,只见在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纵横交错,犹如一条条飘逸的丝...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拨动留守儿童心弦2021-11-29 07:25
猜你喜欢:
评论:(47只野生大熊猫 “接收”曾经的伐木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