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山河中的扒昔加古寨
杨师傅正在查看蜂箱
制作曹盖
初冬时节,平武大地的田野、河谷、山川处处五彩斑斓,沿途看到的乡村变化令人振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一颗颗种子已在地里萌生新的希望,一个个美如画卷的秀丽村落游人如织……
平武作为国家级连片扶贫开发县,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均衡,贫困户增收渠道单一、稳定增收难……今年以来,平武县在坚持压茬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补齐农业全面发展短板,为平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本报记者任露潇文/图
产业兴旺
科学规划谋发展产业发展助增收
临近寒冬,气温骤降,本不是农忙的日子,但在平武县阔达藏族乡的种蜂繁育场,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蜜香。
当记者走近时,碰巧看到负责看护的杨师傅正查看蜂群培育情况。“不要小看这一千多箱蜜蜂,它们可是我们全县产业发展的宝贝呢!”杨师傅一边说,一边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揭开蜂箱盖让记者看,“这箱就是双蜂王,等到翻年分蜂的时候,一箱可以分出十几二十箱蜂。”
杨师傅说,平时来繁育场学习培育技术的村民络绎不绝。如今,平武响岩镇的中峰村和木皮藏族乡的关坝村已经形成规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平武“中蜂村”。
这只是平武压茬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平武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平武县委、县政府探索出具有平武特色的“中蜂+”产业,通过种植一级蜜源经济植物和二级蜜源经济植物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为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平武因地制宜,以平武中蜂+扶贫套餐产业为主导产业覆盖全县;以平武绿茶、平武核桃、平武中药材为清漪江片区、九环线片区和上山区3大片区支柱产业;以平武大红公鸡、平武黄牛、生态黑猪、平武食用菌和高山蔬菜为5大跨域产业;所有行政村确定N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和“全域规划、突出特色、龙头带动、联动推进、全域覆盖”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安排涉农整合资金4000余万元,重点支持“135N”产业示范园、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技术培训推广。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安排产业扶持基金5600余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全县建成平武中蜂+产业示范园84个,水果产业园8个,蔬菜产业园6个,配套产业园4个,养殖生态园4个;新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3个。全县发展茶园13.46万亩,投产茶园8.4万亩,总产值1.2亿元;中药材生产面积达42.3万亩……
产业发展,使村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山野岭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温床,狭窄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文化广场、道德讲堂、乡村童园进入了阔达乡,电脑、轿车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面貌精神振奋、笑声朗朗……
生态宜居
完善设施优环境乡村旅游成引擎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用来描述平武县龙安镇义佛山村恰如其分。蓝天白云下,清澈的两岔河水从山村脚下奔流而过;彩林掩映下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随意走进村子一处院落,都仿佛走进一幅恬静安详的田园画卷。
2014年前的义佛山村,道路泥泞通行不畅,无产业、群众生产条件差,饮水困难……但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平武县委、县政府结合义佛山自然、人文景观条件、地理交通优势,将义佛山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型村落,以农村元素为主,做足乡村旅游品位,让人找到乡愁。大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乡村面貌、完善精准灌溉工程、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了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文化墙、观景台、农房绿化装饰、游客栈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既可以游览沿线山林风光、感受乡土文化,也可以品尝农家美食、购买生态农产品。如今的义佛山村在平武周边的名气越来越大,被森林掩映的山村小道上,驱车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据介绍,今年国庆以来,义佛山村就已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人,直接受益群众达141户450余人,其中贫困户28户76人。义佛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兴斌介绍:“我们借助‘四改两建’和‘四好村’建设的契机,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紧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依托现有车厘子基地,引导农户开发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预期将实现收入8万余元,同时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
风景不止这里独好。以龙安镇为中心,南至平通镇牛飞村,北抵白马藏族乡扒昔加古寨,西至虎牙藏族乡高山堡村,东临水观乡大沟村,涵盖平武全县25个乡镇的广袤土地上,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乡风文明
民族文化增内涵传统工艺促发展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位于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南部的扒昔加古寨,沿夺补河而建,前有溪水湍流,后有群山庇护,享有“白马第一古寨”之称。生活在扒昔加的白马人早期以农耕、放牧、深山采药为主。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扒昔加早已蜕变成为以旅游业为主的民俗风情村落,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生活在扒昔加古寨的老人旭仕修,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马跳曹盖”的传承人。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旭仕修越发感到对白马“跳曹盖”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因此,但凡在空闲时他就会把儿子叫在一起,当面讲授曹盖的制作工艺。“古老的‘曹盖’是很有文化价值的,我要把这些文化挖掘出来,传授给下一代,让它继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白马人不可丢失的文化符号。”旭仕修说道。据统计,今年扒昔加古寨人均纯收入在2015年基础上翻了一倍,达到15000元,人均纯收入比全乡平均水平高出3000余元。
近年来,平武县委、县政府立足白马民俗文化资源,把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等紧密结合,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和民俗文化研讨会、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将具有典型白马民俗文化特色的圆圆舞、猫猫舞、跳曹盖、蜂蜜酒制作工艺、织麻布、擀毡帽、制咂酒、打秋千等民俗展现出来,不仅将民俗文化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整合提升了民俗文化素质水平,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闪光点。
此外,平武独特的羌族文化、报恩文化等以民族文化承载的地方文脉,彰显乡土文明,使平武的每个乡村都具有明显的个性和灵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平武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248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引导群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充分激发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的“精神短板”。
乡村美,首先是文化美。乡村文明的提升不仅改变着乡村生态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更是唤醒乡村文化复苏的重要力量,相信在乡村文明振兴的大潮中,平武县乡村文明提升将有更多好故事上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峰)11月22日,记者从平武县委获悉,省内首例“中华蜜蜂蜂蜜收入保险”近日在平武县成功赔付。赔付仪式上,中航安...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