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新华社记者金勖琪在平武县王霸楚林区的密林里,幸运地拍摄到“醉水熊猫”
这是金勖琪1984年拍摄的工作人员给野生大熊猫幼崽“龙龙”喂食
金勖琪1980年拍摄的饲养员给即将送往德国的大熊猫“宝宝”喂牛奶
金勖琪1980年拍摄的当地群众把捕捉到的大熊猫抬下山
11月27日,金勖琪在家中翻看印有她拍摄的熊猫照片的画册
大熊猫,古老的物种,世界级“萌宠”。有一位84岁的老人,40年前曾身挎相机与熊猫亲密接触6年多,公开发表了一千多张熊猫照片,把熊猫介绍给全球的读者,被国内外的朋友亲切地称为“熊猫小姐”。
她就是金勖琪,新华社第一代熊猫摄影师。
拍熊猫的时间比陪孩子多
金勖琪1952年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四川分社工作。在她的记者生涯里,曾经有6年多陆续跟熊猫接触,深入川西的高山密林,记录和报道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生育繁殖以及人们对它的保护和研究,拍下数以千计的照片。她常常在山间林场一待就是20多天,和科研人员一起追踪野生熊猫,关注大熊猫人工繁育进展,“拍熊猫的时间比陪孩子都多!”她说。
1979年我国计划送一雌一雄两只熊猫去德国交流,金勖琪接到拍摄熊猫的生存环境、习性和人们怎样饲养它的任务。为此,她和熊猫科研人员深入海拔2900多米的夹金山寻找野生熊猫。
“这是我第一次到那么高的地方,下着那么大的雪。他们在那儿捕捉到一只熊猫,我拍照的时候有时候会摔跤,摔了要赶快爬起来,我到那儿看见捕到的熊猫后刚把相机拿出来,它‘哇’的一声就冲我叫,很凶的,把我吓一跳。我第一次接触熊猫的经历就是这样的,后来我们就跟它一起回了成都。”金勖琪回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川境内箭竹大面积开花枯萎,大熊猫面临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金勖琪用镜头记录下人们合力营救大熊猫的珍贵影像。
原四川省平武县林业局助理工程师钟肇敏,自1965年起一直从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在1973年和1983年两次箭竹开花枯死期间,他和他的家人先后抢救大熊猫32只,其中有14只体重只有30斤左右的熊猫幼仔由他带回家中精心照顾。
金勖琪1984年拍摄的一张照片里,钟肇敏和他的家人给坐在竹筐里的一只野生大熊猫幼崽“龙龙”喂食,竹筐里的“龙龙”憨态可掬,一家人围在筐子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虽然金勖琪已经退休30年了,每每和人聊起熊猫,她总是格外开心,笑容也分外灿烂。
自费出大熊猫画册
“我和大熊猫有缘!”1980年,金勖琪在平武县的密林里,邂逅了一只野生大熊猫,起初害怕野生大熊猫攻击人,她和同行的当地人只敢悄悄尾随。后来大熊猫走到一处山间石壁,居然一屁股坐下来,摊着胀鼓鼓的大肚子,不动了,甚至人们拨开它面前的树枝它也不生气,任凭金勖琪“咔嚓咔嚓”的拍照。原来,这是一只“醉水熊猫”。
“这只熊猫喝水时,在平静的水面,它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还有一只熊猫在跟它抢着喝,于是也拼命地喝水,喝到肚子胀得动不了,当时也没有攻击能力了。”金勖琪说。她也成为首次在野外拍到“醉水熊猫”照片的人。
2007年,退休后她仍然心系大熊猫,自费6000元把自己多年拍摄的大熊猫的特殊经历和照片精心梳理后,出了一本画册赠送给亲朋,用可爱的大熊猫唤起人们心中对熊猫的爱怜和关怀。
最近一次全国大熊猫普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物种调整到易危物种。截至今年11月,全球圈养的大熊猫数量达到548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大熊猫的保护工作成为濒危物种全球保护的典范。
“我有这个机会接触熊猫,还是我的幸事吧。大熊猫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金勖琪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保护大熊猫真心感到高兴。
(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新闻推荐
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倾情资助寒门学子,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立足职业优势组织群众技能培训,为全县脱贫攻坚尽心尽力。市...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