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王陵组版:周春芬校对:李淑玉
上图:胡长安建起的香菇种植基地下左图:村民就近打工也有不错的收入下右图:余南廷养殖豪猪
村民建起了清一色的两层小洋楼
最近两年,大松村依托得天独厚的风景,,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开始发展乡村旅游。。
平武县平通镇大松村,坐落在平通镇背后的大山之上,是一个典型的山顶村落。从平通镇场镇驱车到村里仅需10分钟。十年前,因为道路不通,又没有产业,这里曾经是平通镇为数不多的低收入村。灾后重建中,受灾严重的大松村整体进行了搬迁,村民们从山顶搬到了统一规划的新居,并开始发展种植业和乡村旅游。十年来,这个曾经的低收入山村,悄然蜕变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记者赵利宾/文任明勇/图
变化>>>
高山上的美丽村落
走进大松村,一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气息迎面扑来,一排排现代而雅致的小洋楼在山间矗立,所有水泥硬化的入组入户道路干净整洁。面对如此巨变,大松村党支部书记朱达斌感慨万千。
“这些年的变化确实大,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朱达斌告诉记者,十年前的大松村几个村民小组散落分布,土坯房占了很大比例,村民仅靠种地为生,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虽然村子紧靠场镇,但因为不通水泥路,村民出行很不方便。
大松村的改变始于2009年。朱达斌说,因为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按照政府规划,大松村在灾后重建中进行了整体搬迁。根据灾后重建方案,由政府提供部分补助加上社会各界的捐助资金,村民再出一部分资金,统一规划建设新民居。新居按照新农村标准建设,连排修建,清一色的两层小洋楼。
新家建好了,水泥路也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们还用上了自来水。“真没想到我们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楼房、用上自来水。”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王友秀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大松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每个重建安置点都修建了休闲广场,基本上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站在山顶俯瞰大松村,一排排白墙红瓦的农家小洋楼在青山环抱中,或坐落在山坳上,或位于山谷中,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发展>>>
从农民工到产业农民
紧挨着大松村村民安置点,有一片占地10亩左右的大棚。这是村民胡长安2013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建起的香菇种植基地,也是大松村带头致富的典范。
“打工挣不到什么钱,现在农村政策好,还不如在村里搞点产业。”胡长安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他每年都要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很累不说,也挣不了多少钱。于是,他就萌生了回村里承包土地搞种植的想法,“因为侄儿学过香菇种植,我们就选择了这个产业。”
2013年春天,胡长安拿出多年的积蓄,并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从银行贷款30万元,在距离家不到300米的地方建起了十几个种植大棚。胡长安给记者算了笔账,他家的大棚现有8万袋香菇,年产香菇可达到10万斤左右,按每斤3元多的市场价,“现在每年有30多万的收入,比起打工挣的太多了”。
村里的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开始回到村里创业,身份也从农民工变成了产业农民。今年36岁的余南廷就是返乡创业队伍中的一员。
去年底,在山西打工的余南廷回到村里,谋划起了豪猪养殖的大事。余南廷的想法得到了大松村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村里在协调土地和完善办厂手续方面给予了不少帮助。今年2月20日,余南廷的廷江豪猪养殖场建成,目前已有豪猪60多头。“现在主要是在育种,明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收益了。”余南廷说,在他的未来规划中,不仅仅是通过出售豪猪赚钱,“因为豪猪长相很可爱,这也是吸引游客参观的亮点”。
大松村有133户378人。发展产业让村民致富,一直是朱达斌和村两委努力的方向。
最近两年,大松村又开始搞起了高山蔬菜种植和乡村旅游,如今种植规模已经有数十亩,每到收获的季节,采购商都会来到这里争相抢购。“这里是最好的观景平台,也是最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在朱达斌看来,大松村地处高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潜藏着发展特色农业、创建民俗旅游经济产业等的无限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锦辉文/图在第69个五四青年节之际,绵阳市各青年志愿者团队围绕“五四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为五四青年节添彩。“作为青年党员,我们...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