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富的山地养蜂场
□ 本报记者 陈荣 文/图
“我家养的30箱中蜂,刚刚收了173斤百花蜜,30元一斤全部卖了,收入了5190元,下半年预计还要收一百多斤蜜,再卖个几千元,现在真正是过上了甜蜜的生活。”27日,记者在阔达藏族乡街上组贫困户孟国富的养蜂场看到,孟国富正在细心打理他的宝贝蜂箱,说起刚刚喜获丰收的百花蜜,孟国富对脱贫致富信心满满。
仙坪村是今年平武计划摘掉“穷帽”的八个贫困村之一。年初,阔达藏族乡采购回1200个蜂箱和1100余群蜂种,全部免费发放给仙坪村39户贫困户,并对其进行养蜂技术培训。7月中旬,39户贫困户开始收取第一批百花蜜,一共收获了5000斤百花蜜,收入15万元,户均增收3846元,第二批百花蜜将于10月份收获,又将给39户贫困户再添“甜蜜”,“甜蜜事业”为该村年内摘掉“穷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科学规划
选准脱贫“突破口”
仙坪村地处平武涪江上游,位于阔达藏族乡西北部,旱涝灾害多发,部分村组位于高半山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为主,有贫困户39户共124人。
阔达藏族乡副乡长蔡力介绍,为力拔“穷根”,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对口帮扶指导仙坪村脱贫工作,四川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绵阳师范学院等专家免费为该乡制定了《平武县阔达藏族乡旅游扶贫规划》、《平武县阔达藏族乡仙坪村扶贫攻坚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县委县政府在仙坪村落实了定点帮扶的县级领导、县级部门、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并针对该乡自古有养蜂传统,域内蜜源丰富的特点,协调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仙坪村制定《中蜂产业规划》。科学的扶贫规划,找准了脱贫的“突破口”,为仙坪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
专业培训
贫困户成“养蜂能手”
为确保精准脱贫,脱贫后不返贫,阔达藏族乡一改过去送钱送物的扶贫方式,重点在产业脱贫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中蜂产业规划》。“确定了中蜂养殖后,我们首先种植了蜜源植物210亩,建立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聘请中蜂养殖专家驻乡指导贫困户科学养蜂。”仙坪村第一书记李强说,掌握了中蜂养殖技术,再结合大山丰富的百花蜜源,仙坪村39户贫困户脱贫有了产业支撑。
街上组贫困户孟国富今年60岁,他的中蜂养殖场在大山深处,离家有几公里路,由于交通方便,他几乎每天都去养蜂场打理,养蜂已成为他的“甜蜜事业”。“养蜂要讲技术,观察蜂群动向,发现病症要及时处理,原来这些我都不会,全靠养蜂专家手把手指导。我的30箱中蜂,都是乡上免费送给我们贫困户的,由于环境好,绿色无污染,原生态,我们村的蜂蜜很受欢迎,尤其是一些中药材的花蜜,蜜一摇出来,马上就被买走了,好销得很。”孟国富喜滋滋地说。
多方发力
美丽新村展“画卷”
河对门组贫困户瞿正友今年62岁,因身体缺陷行动不便,就在自家门前的菜园里办起了养蜂场,今年第一次收蜜110斤,收入3300元,中蜂现在已发展到三十五盒,预计下半年还能再收蜜100多斤。瞿正友老人自力更生养蜂脱贫致富的经历,在当地传为美谈,成为仙坪村产业脱贫的一个真实写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是阔达乡仙坪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终极目标,要实现目标,离不开项目的精准落地。全乡目前已争取到财政、扶贫、农业、水务、林业、科教、民政、旅游、电力等部门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阔达藏族乡乡长陈德军介绍。
中蜂养殖让仙坪村走上了致富路,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名副其实的美丽新村“仙坪”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荣文/图锁江羌族乡水口村辖水口、庙湾、茶园、青林、状元5个社,201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534元,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村。去年,水口村23户74人已于年末全部脱贫。今年,在脱贫工作...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