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松 刑帅 实习记者 裴玉松
今年,绵阳市计划脱贫3.64万人,96个贫困村“摘帽”,如何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多扶贫民生项目的“落地”。全市有关扶贫移民的民生工程进展如何?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
民生点击——
22968万扶贫预算资金、302个贫困村启动基础设施等扶贫项目
2016年,绵阳市将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投入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968万元,为广大贫困户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其中,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33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整合资金30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10435万元。较去年同期,资金投入增长42%。
扶贫重在造血,为贫困户谋得一个好的产业门路,才是关键。今年绵阳市7个县(市区)302个贫困村启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计划修建村组道路约1341公里,水利设施建设910处,农村危房改建1392户,易地扶贫搬迁1237人;发展经济作物、中药材、高山蔬菜种植14.89万亩,养殖家畜家禽86.19万头(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54万人次。
此外,绵阳市今年也加大了“五个一批”的推进力度,计划通过生产和就业扶持13695户、2559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扶持1237人,将符合低保条件的32535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计划通过医疗救助扶持12084户、16437人。
部门对话——
加强监督考核,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在涉及到扶贫移民类的民生工程建设中,绵阳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如期推进?记者采访了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移民局局长冯中兵。
冯中兵:在项目力量推进上,全市9个县(市区)、177个贫困村所在乡镇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选优配强了各级扶贫机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在项目推进督查考核方面,今年绵阳市制定了各县市区、市级部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和全年脱贫攻坚工作督查方案,成立4个市级督查组,对全市7个县市区每季度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我们也将创新工作方式,采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抽查。
记者: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在推进项目实施中有无创新方式?
冯中兵:在探索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方面,通过建立贫困户收入和支出两本台账、“贫困户识别负面清单”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精准识别。今年我们还探索实行“互联网+扶贫”,通过“1431”脱贫管理服务系统(1个平台、4个栏目、3个终端、1只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通过组建藤椒等种养殖产业脱贫奔康产业促进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同时,我们也将加快推进在三台南部建立的全市丘区脱贫攻坚示范区,为绵阳市其他县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记者:项目实施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冯中兵:当前,绵阳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但我们全市依旧面临着非贫困县投入不足、丘区脱贫攻坚任务重、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将从严格落实各县市区及市级部门考核办法、以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扶贫与扶文明双推进,努力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最新进展——
已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39人,项目推进已完成40.3%
22日,平武县豆叩镇镇长陈健来到了松柏村杨涂张家走访,制定符合实情的脱贫措施。“我们计划将中蜂养殖培育成村子的支柱产业,让村民有比较稳定和较高的收入,实现从脱贫向致富的转变!”陈健告诉记者。
据了解,截至6月,绵阳市已累计投入各类扶贫相关资金26928万元,完成村组道路建设322.5公里,水利设施建设160处。已帮扶贫困户2.42万户共6.51万人发展经济作物、中药材、高山蔬菜种植9.93万亩、养殖家畜家禽38.14万头(只),同时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致富增收。
在生态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目前已开建集中安置点26个,建成3个,完成搬迁626人,贫困户危房改建完成140户。
新闻推荐
原中共党员、老红军陈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11日在合肥去世,享年98岁。陈钊,男,1919年5月出生,四川平武县人,羌族。1980年11月离休,享受地市级待遇。陈钊同志的遗体已于2016年7月13日...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