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本报记者 陈荣 文/图
初春时节,在平武县锁江羌族乡赤水河畔的赤水小学里,记者第一次见到刚获得“2015年度十大最美绵阳人”的王凤时,她正带着全班7名学生朗读课文。会心的笑容,亲切的语言,感染着这群山里的孩子。“我们这里的老师都很辛苦,他们也都比我做得好,我获得的这些荣誉,就是社会对我们边远山区老师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王凤谦虚地说。“王凤老师是赤水河畔土生土长的羌族姑娘,她不但人美,心灵更美,她从这里的大山深处走出去,又回到这里,把知识传授给山里的孩子们,不愧最美绵阳人这个光荣的称号。”谈起王凤,锁江羌族乡赤水村的群众无不啧啧称赞。
“我热爱教育,所以选择了回乡任教”
赤水小学是一所村小,地处偏远,距离平武县城130多公里,一遇到下大雨,道路就会出现塌方,交通阻塞,就会成为一个“孤岛”。赤水河畔的大山深处一共有4个村的孩子要上学,赤水小学就成为了那些山里孩子求学的“摇篮”。由于条件艰苦,这里的老师流动性很大。
王凤是锁江羌族乡赤水渔洞村人,从小经历了艰苦条件的磨练,赤水小学学校师资的缺乏,让她从小就有了长大当一名老师的理想,期待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1年师范毕业后,王凤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了赤水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这一干就是五年。代课期间,她没有忘记自身的学习和提高,200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学取得了大学专科学历。由于教师体制的改革,2006年她应聘到绵阳东辰小学工作,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异的学生成长报告,让她全身心投入工作。2008年地震后,平武成了重灾区,有的老师在这次地震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很多外地老师因为这次地震,放弃了在平武的教师工作。如果一个平武人都不能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尽一份力,还算爱自己的家乡吗?当年7月,王凤毅然辞去了东辰小学工作,回到了平武,被分配到旧堡小学任教。此后由于生活的需要她回到了丈夫所在的赤水小学任教,夫妻俩就这样在赤水小学“安营扎寨”,而这一干又是5年。
“看着孩子们快乐成长,我就觉得是一种幸福”
“全校现在只有40个学生,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最少的是4个学生一个班,学生最多的一个班也只有5人。人虽少,教学流程却不能少,语数英体美样样必须教到位,全校8名老师忙得连轴转。”赤水小学校长金勇说,教师少,一、二年级都是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课程满满当当。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儿童,寄读在学校,除了要尽老师的职责,还要尽父母的责任。
王凤教的一年级7个学生有3个孩子住校,孩子半夜病了,她除了给家长打电话,还要马上把孩子送到村里的诊所就医。“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我们一生病,她就着急得不得了,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王老师操心。”黄玉琴小朋友懂事地说。“在学校,我就是这些孩子们的妈妈。”王凤说,在赤水小学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也充满了乐趣,看着自己教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心里就升腾出一种幸福感。
“我将做一名跋涉者,把满腔热情挥洒在赤水河畔”
“我的同事们都常年坚守山区工作,他们才是最棒的。我感觉荣誉属于赤水小学的所有老师,对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尽的职责,国家和社会却给我这么多的荣誉。比起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我感觉自己做得太少了。”王凤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凤所教的班级在近几年期末统考中都名列全县同类学校前列,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表彰,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绵阳市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最难忘的老师”等光荣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2014-2015学年度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获得数学学科优秀奖。
王凤说,她将永远做一名山区教育事业上的跋涉者,将满腔热情挥洒在赤水河畔这片热土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荣)火溪河呜咽,野桃花凄凄!昨(3)日下午,平武白马藏族乡厄哩山寨一片悲恸,大家早早来到寨门口,迎接扑救山火因公殉职的杜格绕(藏名:格绕)的英魂回家,再送英雄最后一程。杜格绕因公殉职的...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