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长虹开启智慧生活(本报记者 张莉摄)
□ 本报记者 廖姝 实习记者 邓雪琳
新闻回放
去年8月20日,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绵阳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绵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以两个“一号工程”为引领,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重塑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绵阳经济版图”。
去年12月10日,市委六届十次全会重申:“两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绵阳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绵阳要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绵阳经济提速换挡、转型升级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
今年1月,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今年是“十三五”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加快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要大力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事件影响
“两新”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度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如何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实现效益倍增?规划和布局尤其关键。审时度势,绵阳市先后出台了“一核三区多园”的空间布局规划、《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确立了以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
另一方面,绵阳市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推进产业转型的驱动器,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与“两新”产业融合发展。以此为向,全市上下很快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集聚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促进两个“一号工程”快速成长,释放强劲推力。
为此,绵阳市着力优化园区规划,完善集聚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并形成差异化、多层次的发展体系;充分利用第三届科博会、2015中国(四川)电商发展峰会等专业性强、极富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平台,拓展企业发展思维、丰富企业发展经验。为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绵阳市还狠抓企业培育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先后组织上百场专业及综合类电商行业培训及相关活动,受训人员超过10万。
众多的“两新”企业、电商企业由此破茧成蝶,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蓬勃景象,并推进全市经济提速换挡、转型升级与总量扩张、质量提升。
延伸报道
去年8月19日,总投资127.3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批产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拉开了绵阳市两个“一号工程”建设的序幕。
今年,绵阳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建成先进制造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
一方面,绵阳市将大力实施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对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聚焦六大“两新”产业,以扩大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加速培育若干千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百亿企业,加速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一号工程”,加快“宽带绵阳”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加快建设网络经济大市。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加快“全企入网”;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川西北重要的物流聚集区和集散地;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业等。
市民感言
市经信委工作人员钱利丹:绵阳市提出的两个“一号工程”,与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也符合绵阳发展实际,这将有力地促进绵阳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及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凌洋科技执行董事李科:市委、市政府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绵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科技型企业倾斜,这对于我们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机遇。我们将积极探索转变销售模式,由线下销售逐步转为线上销售,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平武县古城镇青羊村党支部书记张平斌: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喜事。现在市县领导帮我们积极联系生姜网络销售,将村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尽快销售出去,让村民们更有动力、更有干劲。
采访手记
作为中国科技城,国家对绵阳寄予厚望:不仅肩负探索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径的任务,更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看清趋势,才能“出重拳”。市委、市政府审视绵阳发展大势、发展现状和发展定位后,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提出实施两个“一号工程”,将有力促进绵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及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与引领发展。
究其原因,首先,绵阳拥有富集的科技资源、众多科研院所及各类高层次人才,这些资源优势成了这座城市敢于突破、勇立潮头的“产业基因”;其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绵阳的经济发展优势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只有拓展产业发展的 “新引擎”,方可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次,《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让绵阳实施两个“一号工程”更具近水楼台之利。
当下,两个“一号工程”作为经济跨越发展“双引擎”,以遒劲的笔墨,勾勒出绵阳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全新“版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荣)春节前,为了让部分群众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平武县慈善总会通过市慈善总会和爱心人士募集的慰问善款,开展“2016新年暖冬行动”,共计慰问125户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共计5.4万...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