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江油)
每当秋后看见成熟的花生上市时,就会惭愧地想起多年前一件旧事……
1963年我10岁时,正在平武县龙安镇城关小学读三年级。那时我家离县城南门很近,一抬头就能看见明朝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修建的古城墙,而城门上轻轻飘拂的蓑草中“清平”两字清晰可见。一出城门,眼前就是奔腾的涪江。那是8月下旬的一天,暑假还没结束,我和同班同学黄一民吃完早饭就背着背篼乘渡船到涪江对岸的江边去捡柴。
那是个阴雨天,我俩沿着江边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捡到多少柴。快到中午正准备空手而归时,大概是涪江上游的深山老林下大雨山洪暴发,涪江开始涨水,江水越涨越大,浑浊的江水里漂浮不少木柴,我俩高兴地踩在齐腰深泥汤似的江水里不停地用手捞柴。时间不长,岸上就有了两堆木柴。背着沉甸甸的木柴来到南门渡口,谁知因洪水太大,渡船在对岸停摆。那时县城的江边还没有桥,天空又下起小雨,我俩饿着肚皮望着滔滔的江水和对岸的渡船一筹莫展,只能等待。
我对黄一民说:“早上吃的稀饭,肚皮早就饿了,不知什么时候对岸的渡船才能开过来?”“谁知道?我的肚子也早就饿得咕咕直叫。”他一转身,忽然用手往枕头坪山脚下一片绿地一指,“嘿,你看见没有?那里有一大片花生地,我们悄悄钻进地里去偷些花生吃?”“我不敢去,那可是集体财产,万一被人抓住就麻烦了!”又过了很长时间,黄一民说:“我饿得受不了了,你不去,我去!”我已是饥饿难耐,就对他说:“那好吧,我跟你去。”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因我从来没偷过东西,心里总感到有些害怕。我俩沿着江边一条小路来到枕头坪的山脚下。只见眼前好大一片花生地,地里还有不少桑树。“我先去‘侦察\’一下!”黄一民说完,就向看青的小窝棚走去。不一会儿,他回来对我说:“天赐良机,窝棚里没人。”我俩一商量,猫着腰很快钻进花生地,各自找了隐蔽的地方开始行动。
我趴在一棵桑树下潮湿的花生地里开始“操作”。那正是立秋后花生成熟的季节,地里的蚂蚱和蛐蛐儿蹦来蹦去,几只小蝴蝶在眼来飞舞,因是沙土地,我一把抓住花生秧子轻轻一拔,一大嘟噜带着泥土颗粒饱满的花生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带有泥土味刚好成熟的花生剥了壳吃在嘴里真香。我填饱肚子,正想将两个裤兜装满,这时听到一声鸟叫。这是黄一民给我的暗号,意思是说有人发现了我们。于是我赶紧从花生地里“撤退”。我俩从不同的地方刚离开花生地,不远的山坡上有人突然大声喊起来:“有人偷生产队的花生,快抓贼哦!”我俩一听,一前一后拼命地往渡口方向跑。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时回头一看,谢天谢地,后面并没有抓贼的人。
来到渡口,我俩浑身是泥脏兮兮的相互一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们的脸上和嘴上全是泥巴,活像两头小野猪!天快黑时,我俩终于乘上渡船回到家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雪文/图)11月(14)日,在平武县平通镇走马羌寨,一场盛大的羌族传统婚礼热闹举行。婚礼过程中的新郎闯关、新娘哭嫁等环节吸引了众人目光。这场婚礼的新娘是羌绣非遗传承人沈艳燕,新郎是...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