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悦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当历史的春风拂过,绵阳这座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青春勃发,焕然一新,绽放出引人入胜的魅力。
近年来,绵阳市深度谋划、顶层设计,着力抓项目、拓市场、重服务、优环境,不断丰富拓展旅游品质和内涵,实施“旅游+”战略;加快建设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李白故里、梓潼七曲山、两弹城、北川羌城、白马王朗……如诗如画的绵州风情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八方来客。
优化软硬设施
旅游品牌效益逐渐彰显
全市重点建设49个旅游项目,涵盖了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养生度假以及特色旅游主题文化建设等多个内容;掀起了“旅游厕所革命”,让旅游厕所与山水同美;聘请了10名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对全市旅游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监督……今年以来,绵阳市大处从推动旅游项目建设着眼,小处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着手,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项目带动旅游提档升级。今年以来,绵阳市精心包装虎牙生态旅游区等43个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共有26个项目上半年完成招商并成功签。江油大康百合花国际博览园、江油李白文化产业园、北川羌多娜温泉度假区等多个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为旅游发展鼓足了后劲。
此外,绵阳市还以提升旅游质量为着力点,加强旅游服务培训,组织实施了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严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以及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欺诈和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加强各大景区景点安全检查,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让广大游客玩得舒心安心。有了耐看的旅游景点和优质的旅游服务,绵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绵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绵阳旅游的品牌效益也逐渐彰显。
提质乡村旅游
旅游惠民之路越走越宽
江油枫顺乡,漫山红叶如霞似火,游人如织;安县“花城果乡”里,金黄的柚子、饱满而硕大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在游仙“富乐花乡”,万亩大棚里长满了绿色的蔬果、白白胖胖的菌菇,引来众多游客采摘……金秋时节,畅游绵阳,一处处秋景如诗如画、绚丽夺目,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让游人如痴如醉。这是绵阳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绵阳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北川擂鼓镇猫儿石村、平武县豆叩镇银铃村等1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大力实施“千村旅游富民计划”,先后打造出了石椅羌寨、豆叩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景点。安县“花城果乡”、游仙“富乐花乡”、涪城五彩田园等乡村旅游聚集区也日趋成熟,为游客提供了众多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据初步统计,目前绵阳市约4.7万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全市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乡村旅游富民之路正越走越宽。
辛夷花节、农家生态美食节、帐篷节、猕猴桃采摘节……每一季度,绵阳市都要围绕踏青赏花、采摘品果、文化旅游、美食推介等主题,策划包装和推出了一批精彩纷呈、极富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游客春天可以静赏百花争艳,在田间地头采茶、逮麻鱼、捉泥鳅;夏天可纳凉、玩漂流,大快朵颐地品尝地方小吃;秋天则采摘蔬果、鱼塘垂钓,赏精彩文艺表演;冬天还有赏梅花、泡温泉、登山赏雪等一系列活动,让全市乡村旅游妙趣横生。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638万人次,实现收入22.65亿元。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贤才)白马王朗风情游、虎牙徒步探险游、老河沟生态休闲游……如今,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游业已成为平武众多民族乡镇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近年来,平武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