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贫困户发展食用菌 (苏东华摄)
□ 本报记者 孟贤才
近日,平武县水田羌族乡沙河村村民赵兴四逢人就说:“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啊,党委和政府不仅上门看望我们贫困户,还给我解决了8000多元的困难补助。”
70多岁的老赵,独自担负着两个身患精神残疾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子女的监护重担。平武县残联上门走访,了解到老人一直想为儿女办理残疾人证,但都因要到医院鉴定望而却步。平武残联工作人员现场受理了老赵的办证申请,并进行残疾评估定级,残疾证办好后由村干部领取后送至老人手中。根据赵兴四家庭经济情况,平武县残联还为其解决一次性家庭临时困难救助金4000元,并将他的两个残疾子女纳为精神病服药、住院救助对象。
这是平武县实施“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工作的生动案例。
近年来,平武坚持以人为本、以为残疾人服务为中心,以“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工作为抓手,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工作。
“康复工程”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近年来,该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按照“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了县、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残疾人“复明、助行、助听”等康复工程,康复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实施重点康复工程。该县白内障复明手术累计完成1100例,其中为66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低视力康复40名,免费配送助视器50部;聋儿语训50名,免费赠送助听器160部;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60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25名;免费为地震伤残人员安装假肢65例;矫形器装配80例;提供用品用具3500件。
该县残联筹资10万余元,先后建立了“平武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和南坝、平通康复服务站,先后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5750人次;争取到世界宣明会集善援川项目资金36万元,为100个肢体残疾人进行了辅具适配,对其中的10户截瘫患者家居进行了改造;投入资金35万元,对贫困脑瘫儿童进行了免费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20人次。
职业培训 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
近年来,该县狠抓残疾人教育工作,多渠道筹资资助残疾人子女上学。该县先后争取到“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2.67万元、社会助学资金2万元、其他资金2.42万元,共资助残疾人家庭子女或残疾学生119人次。该县42名学龄残疾儿童在江油、绵阳等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学习。该县先后有24名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上线,均被高校录取。
近年来,平武县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素质与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
该县残联先后在县、乡镇举办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31次,有3250名残疾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有265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得到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输送64名残疾人参加市级计算机应用、家电维修、自主创业等技能培训班培训;帮助28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对480名自主创业残疾人进行创业扶持,发放创业扶持资金54.5万元。
帮贫扶困 带领残疾人脱贫致富
近年来,平武县把建卡残疾贫困户纳入“大扶贫”范畴,大力实施了贫困残疾人结对定点帮扶工程,县级领导、各部门、各乡镇共与2846名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实施定点帮扶。
豆叩镇荣华村里加坝社杨明文一家是平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正碧定点联系的建卡残疾贫困户。杨明文的妻子2008年12月帮助邻居盖房时不幸从梯子上跌下,致使颈椎损伤,生活不能自理,被评为肢体残疾一级,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打零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冯正碧协调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建卡残疾贫困户房屋维修计划,帮助解决房屋维修资金8500元;将其家庭厕所纳入残疾人无阻碍改造项目,帮助解决资金2500元;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补助2000元。冯正碧还要求,当地村委村支部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尽量让老杨参加,以便能获得一些劳务报酬。
该县残联发挥工作职能对水观乡大沟村3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长期定点帮扶,不脱贫、不脱钩、不撒手。
该县实施了“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民生工程”,3年共投入资金61.64万元扶持5167名贫困残疾人;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工程,从2009年开始,对全县智力、精神、肢体等生活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实施了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投入资金60.9万元,改造了113户残疾人住房困难户危房;实施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投入资金26万元,对88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项目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4个,扶持和鼓励他们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东华)19岁的平武锁江村民岳磊因患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急需救治。9月1日,平武县锁江羌族乡政府发出倡议后,积极组织当地社会各界人士,为重病患者捐款献爱心,用实际行动帮助...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