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白马天母湖 (胡宇摄)
□ 王兴莉
“生态建设是我们的立县之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平武县委书记周涛说。近年来,平武县秉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原则,着力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生态城镇“四大重点工作”,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清明小长假期间,平武旅游持续火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三天共接待游客3.5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52.8%,旅游收入2143.23万元,同比增长164.85%。
近年来,平武县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以旅游产业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成为平武兴县引擎,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175.7万人次,增长61%,实现旅游收入15.4亿元,增长29.8%。
2015年,平武县启动全省旅游强县建设,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新环线,以建设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风景名胜区为目标,积极发展包括生态观光、生态休闲度假、生态餐饮、生态旅游商品开发在内的生态旅游业。
加快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进“五位一体”的产村发展新模式;有序推进报恩寺4A级景区拓展、涪江六峡景区开发、平通3A级景区建设;加大虎牙、磨刀河等景区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重点加快清漪江和白马片区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鼓励和支持星级农家乐建设。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平武充分发挥平武生态资源优势,不断完善生态农产品监测体系、可追溯体系、诚信体系、认证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信息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健全“销售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态农产品产供销体系,把平武农产品基地打造成为大都市的生态农产品基地。
平武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已经上规模,提质增效塑品牌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心。近年来,平武县加大农产品原产地有机认证和区域品牌推广保护工作,生态农产品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平武核桃”“平武天麻”“平武厚朴”先后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平武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称号,“平武果梅”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平武绿茶”成功注册地理证明商标,先后被评为“绵阳市知名商标”及“四川省著名商标”,获得“绵阳市首届最受消费者欢迎特色农产品”称号,“平武中蜂蜜”地标认证和有机蜂认证工作进入产品送检阶段。接下来,平武还将启动“平武黄牛”“平武大红公鸡”地标保护商标认证工作,实现农业增收和生态保护双赢。
不断壮大低碳工业
近年来,平武大力发展低碳工业,加快县内矿产、林业等资源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步伐,逐步实行关停并转,环保、安监按顶格标准逐一排查,严格执法,过关一个,开工一个。去年,该县实现技改投资13.32亿元,同比增长37.9%。今年,该县将全部关停老河沟大理石采石场;推动污染企业关停迁址,支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工业加快发展;着力提升平武锰业、双凤铅锌矿选冶、雄升科技等一批矿冶企业工艺水平,使其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环保要求。
去年,河北-平武工业园区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产业方向抓大引强,有效对接天津力神、西部控股、珠海泰坦、川汽野马等重点大型项目。2015年,该园区将以主动做好重大项目尤其是天津力神和西部控股的跟踪服务工作为重点,引进环保企业、低碳企业,力争用3-5年时间,使园区真正成为平武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新的增长极,实现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统筹建设生态城镇
“未来的平武县城就是一个旅游的目的地,规划和生态必须走在前面。”县长李治平说。
近年来,平武县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突出“宜居宜业宜游”主题,立足风貌生态、文化生态、功能生态,县城品质不断提升,村镇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平武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南坝入选“全国重点镇”,南坝“省级百镇试点”建设有序推进。
2015年,平武县将围绕“旅游功能”,修编整个县城的总体规划,加快县城整体发展;启动虎牙河流域、清漪江流域、泗耳河流域等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性规划编制,注重将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规划多规合一;加快平通、南坝、古城、响岩、水晶、白马、虎牙等重点旅游集镇打造;完善城乡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实行场镇垃圾片区处理、污水达标排放,推进“一心一廊四集群”加快发展,实现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贤才)4月17日,平武县在报恩寺广场举行“迎五一·展风采”第二届职工运动会,来自该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1000余名干部职工将在为期11天的时间里,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篮...
平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