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句话,老师能体会其含义,而农村小学教师更能深切体会其真谛。因为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跟着祖辈生活,他们获取的是祖辈的溺爱,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许多留守儿童感情缺失,自私、狭隘、易怒。上学了,这一问题就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可在环境的影响下,老师的矫正教育只是杯水车薪。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农村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对学生的爱了,这种爱不同于母爱,而是以矫正、引导、育人出发的师爱。让那些孩子从入学那天起,觉得我们就是他们的爱心使者。要当好爱心使者,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不同于母爱的包容。每一个母亲无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她能包容自己孩子的不足。而我们老师的包容则不一样,我们要包容的是全班几十个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曾带着祖辈的溺爱,自己的任性,对新环境的胆怯与好奇踏入学校,他们天真、纯洁、可爱,但也犹如一张张白纸。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老师就要敞开胸怀,像蜂房一样接纳他们,让每一位孩子知道老师心中有他们,在老师的心里,能找到他们的位子,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安定下来。
二、爱产生信任,信任体现爱。留守孩子入学后,由于个体差异,他们接受知识,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这时我们如果多信任孩子,让他们从老师的眼中读到信任的目光,在我们的身边就不会出现:老师的交流,“我们班的XX是没发教了”;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你的孩子学习不认真”;学生的谈话。“XX是个大笨蛋……”这些闲言碎语犹如巨石压在这些留守孩子的身上。他们就会想:我的父母没在身边没人帮助我;别人能得五角星,而我却得不到;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因为这些情境,留守孩子的心变得粗暴起来,对什么都漠然。为了逃避那些不好听的话,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开始耍滑头,说谎话。孩子身上的“恶习”萌发了,继而延续下去,这些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变成了调皮捣蛋鬼、后进生、差生。找到了病因,我们老师就应该义无反顾的爱孩子信任孩子,“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让信任之花在孩子的心灵绽放。
三、有真爱才会尊重留守孩子。对留守孩子有了真爱,才会真正尊重他们,而不是形式上的尊重。老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孩子,保护他们的尊严。当他们遇到困难、有烦恼时、犯错误时,应真诚的对待,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老师更应该尊重留守孩子的学习个性,保护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让孩子们感受到在认知的道路上提高了一步,给孩子一种自豪感和尊严感。不过老师的尊重不是放纵和由着孩子的性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四、用真爱赏识孩子。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是孩子快乐成长的阳光和雨露。赏识教育倡导理解、欣赏和赞美为主的教育,是老师走进孩子心灵,挖掘学生奋发向上潜能的教育。赞美是欣赏学生的一种有效方式,孩子喜欢听到老师的赞美,赞美越多,孩子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以人为本,用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欣赏,多一份赞美,赏识留守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做留守孩子的爱心使者,相信他们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赏识之中。
(平武县高村小学 强琪 邹文举)
新闻推荐
站在龙安镇半山腰远眺,静静的涪江绕城而过,使这座城市更显灵动。如今的龙安镇焕发出新的容颜,一座座楼房鳞次栉比,参差绰约的绿植,一栋栋新颖别致的民族建筑散落在山水之间,一条条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群...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