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星奎)去年以来,绵阳市以突出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将少数民族帮扶工程列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对民族地区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民生问题,有力地增强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绵阳市境内有羌族、藏族(白马藏族)、回族等48个少数民族15个民族乡。其中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平武县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全市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居全省第四位。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及群众增收困难等问题,绵阳市坚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然资源,精心包装民生工程项目,在加大市本级财政支持的同时,加强对国家和省民族扶贫项目资金争取,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去年以来,绵阳市共争取到省民宗委的民族帮扶项目31个、资金964万元。市本级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先后拿出发展资金350万元,安排市级配套资金项目25个,配套资金较上年增加50万元。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北川繁荣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民族项目的扶持力度。北川争取到省级民族专项资金补助615万元,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万元,市级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资金补助50万元,较上年增长10.9%。
在省市的共同支持下,北川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大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就业条件,全县全年共建设村社道路40条155.57公里,改善了5284户群众出行条件和5993人饮水问题。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场和家庭农场,新发展羊肚菌、经果林、药材等特色种植基地2万亩,新增白山羊、林下土鸡、冷水鱼等规模特色养殖场10户。为满足羌绣技艺传承和文化旅游需求,北川还专门培训了500余名“羌绣娘”;协调解决100万元支持猫儿石吉纳羌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山核桃工艺品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农村人口就近就业423人,实现收入200万元。
平武先后争取到省市级项目资金263万元,并设立了1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改善民族地区村社道路、人行便桥、民族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为民族地区发展培育起了一个个骨干增收的主导特色产业。白马藏族乡利用极具特色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资源,打造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使旅游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亮点。锁江羌族乡先后发展了规范化茶园1.3万亩,药材和魔芋面积2.4万亩。黄羊关藏族乡立足山区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厚朴、川乌、大黄、重楼等药材2480亩,药材种植每年为群众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绵阳市还积极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教育,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去年以来,通过举办少数民族干部进修班,对北川、平武、盐亭等地的40名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驾驭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能力。还先后选派北川、平武等地民族乡党政领导干部32人参加了国家民委、省民宗委组织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干部的领导才能和水平。
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去年该县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34.8%。图为永昌镇群众表演的舞龙舞狮,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李承隆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檎)绵阳日报社和绵阳晚报社初步整合,全媒体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县管校用”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9.96%,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首位……2014年,绵阳市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成...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