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平武县大印镇皇庙村采访。在咏春茶厂,村民们正忙着将炒制好的茶叶装上车,运往早已签约的广东、浙江等地。村支书康永春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大印茶叶喜获丰收,他的茶厂加工干茶有20多吨,是近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仅茶叶一项,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就有2000多元。
今年以来,平武县立足山区农业生产实际,响亮地提出了发展“生态信息农业”这一理念,将山区的生态资源与现代农业必备的信息相结合,始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个环节”,做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三篇文章”,积极探索生态信息农业发展新路子,有效地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今年前两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00元,同比增长12.5%。
坚持“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平武县引导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以“茶叶、核桃、中药材、纤维林”四大特色产业和“畜牧、蚕桑、魔芋、蔬菜、马铃薯、中蜂”等六大传统产业发展为重点,全力做好促农增收工作。今年以来,该县在25个乡镇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目前已新建核桃3000亩,工业原料林1.1万亩,种植马铃薯8万亩,新建蔬菜基地6000亩。
平武县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禀赋、传统种养习惯,在搞好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完成了龙安镇长河村,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厄哩村、亚者造祖村、稿史脑村新农村建设,正加快推进高村乡民主村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并先后完成了亚行贷款项目“秀美河川幸福村庄”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以及磨刀河流域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有效地带动了县域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在生态信息农业发展思路的引领下,今年以来,平武在南坝镇、高村乡、豆叩镇、木皮乡先后实施了生猪、土鸡、蜂蜜、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有效地提升了农业品牌效应。目前,“平武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贡熙珍眉”已成为部优产品。特别是今年来,平武申报的“中国厚朴之乡”、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平通乌梅”均已通过省级有关部门初验。如今,平武锁江厚朴,大印和豆叩有机茶、南坝核桃、坝子蚕桑、古城木耳、龙安魔芋、平通乌梅……一个个远近闻名的山区特色品牌正加快形成,一个个助农增收的骨干产业正快速崛起壮大。
新闻推荐
近日,随着厚朴采收工作接近尾声,平武县的种植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平武厚朴采剥销售7650吨,实现销售收入765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另外,其相关产品“环保垫片”和“食品包装材料...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