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暖心驿站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谢艳文/图)“为解决部分社区服务阵地位置偏僻、群众无法跨行政区域办事、延时办事等问题,我们探索打造了‘党群暖心驿站’。”涪城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涪城区日前先行在城厢街道建国门社区、工区街道灵通社区等16个社区启动18个“党群暖心驿站”建设,努力构建全域覆盖的10分钟便民服务圈。
为什么说是10分钟便民圈呢?原来,涪城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前期考察,以全域化布局的思维方式在城市人员集中、群众经常集聚的广场、绿地、车站、商场和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科学合理布局建设31个“党群暖心驿站”,力争实现城区每0.4平方千米一个驿站,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的范围。
那么,驿站如何解决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问题呢?涪城区通过分类摸排辖区企业、居民小区、学校等群体需求,建立问题需求清单500余项。根据群众需求清单,对每个驿站辐射范围的服务需求、服务类别、服务人员进行精准研判,差异划分驿站承载服务功能,实现驿站服务项目与辖区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
目前,承载服务项目最多的“党群暖心驿站”对接、解决群众需求100余项。不仅如此,探索居站分设和便民服务垂直管理机制,将街道权限范围内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事项下沉到“党群暖心驿站”,由社区干部轮值或通过协调公益性岗位、动员社会力量和招募志愿者负责驿站便民服务工作;同时推行延时服务,真正实现“全天候”服务。此外,还依托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和“诗悦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等六个“红细胞”组织和社会力量,根据不同区域群众特点,提供老人儿童临时看护、爱心义诊、爱心理发、法律援助等特色暖心服务,将驿站功能拓展到特殊群体关爱、社会治理等领域,创新建设“亲民化、零距离、全天候、跨区域”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精准对接,“有事办、进驿站,到驿站、一站办”在群众中逐渐形成共识。
新闻推荐
妻子执意离婚,击垮了老刘心理最后一道防线。想到自己常年外出打工,还因工伤落下残疾,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既然要离婚,该算的...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