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范萌
多年深耕羌族文化艺术,设计研发出《神林柱》《最羌红》《西羌画韵》《羌九宝》等10大系列、29类、300余种羌族气息浓郁的文创产品;与10余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先后获得了900项产品著作权、3项科技软件著作、18项外观设计专利、80项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市政协委员、四川汇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川,以毕生精力传承禹羌文化,让世人认识与领略了这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北川禹羌文化传承人,李云川带领公司在禹羌研究与收集、目标树立、人才培养、创意研发、资金筹措等方面做足了功课,制定了“禹羌文创十年规划”,站在“立足北川、绵阳,辐射羌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高度,对禹羌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发扬光大。在禹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优秀民族文化文创专业化发展之路,培养了近千名禹羌文化创意、销售、运营人才,形成了“文化研究—创意转化—研发设计—产品打造—营销推广”一整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体系。
同时,他带领公司团队深耕羌族文化艺术,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在羌文化基础上结合富有现代时尚的文化创意。在全国各地建立禹羌文创产品展厅展馆等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禹羌文化的迷人魅力。他还将散落各地的羌族文化加以总结,提炼出了最具羌韵的文化符号——抱蛋、坝坝宴、碉楼、莎朗、口弦、溜索、爬杆、撬杆、摔跤、羊皮鼓、咂酒和转山等,与团队一起把这些羌族元素设计印刻在茶杯、披肩、靠垫、花瓶、车挂等不同生活用品上,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今,他带领公司创造年产值3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就业上千人。
出色的发展业绩收获了一项项闪亮的荣誉。李云川创办的四川汇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藏羌彝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民族特需商品定点采购单位和市文创领军团队等荣誉称号。其文创产品神林柱真丝双面绣、《羌人密码》《最羌红》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全国美术图书“优秀装帧设计奖”等30项国家、省、市奖项。
作为一名文化界的政协委员,李云川对绵阳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振兴、文化扶贫等格外关注,积极建言献策。他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解绵阳市民族文化发展情况,写出了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禹羌文化、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加快乡村振兴文化项目开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条提案建议。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尹秦)近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业务能力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会上,30名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业...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