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绵阳 > 正文

他年欲作徐霞客 走遍天西再向东 游记作品集《彼岸霞影》读后

来源:绵阳日报 2021-02-28 07:37   https://www.yybnet.net/

□宋长丰(绵阳)

明朝大画家董其昌曾经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时的含义与今天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不过,因其字面意思的直白,已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很个人化的事情,这件事本身也没有什么色彩。喜欢读书与喜欢唱歌、打球、玩游戏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钱锺书常言“颇采二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在打通中外文献之任督二脉上,钱氏做到了通古今之变。其实锺书君所延续的,正是自古以来读书人最纯粹的色彩。也就是,读书破万卷,对文人来说,一直都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辞亲远游,仗剑飘零,这种行走江湖的豪迈,就我浅薄的了解来看,出现的还真不多。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交通不便。

《后汉书·西域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甘英出使大秦,准备渡海,安息的船夫说,海太广阔了,如果遇到顺风,需要三个月才能过去。假如遇到迟风,也要两年才能过去,所以下海的人往往要准备三年的粮食。海中的行程,会让人非常思念家乡,还有许多死去的。甘英听后,便决定不出海了。

望洋兴叹,不仅仅是感情的起伏,这确实是行路太难了。

时过境迁,如今,交通的发达,哪怕是出国游,也让朝发夕至成为了可能。绵阳资深记者李霞女史,更是利用了她每年的假期,来了一段长达十年的环球之行。说完“十年”二字,不过刹那之间,走过十年,却是跋山涉水中领略人生酸甜。过悬崖、蹚险山、赏美景、观胜地,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彼岸霞影》这部游记,看似普通的旅行背后,既有对世界美好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厚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承载了自己世事洞明后的豁达。君若不信,你且看每篇游记的标题,作者心境的表达,再明朗不过了。

由于我没有这种出行经历,所以拜读后,除佩服作者真实潇洒、悠然自得,偶尔来点俏皮调侃的佳文之外,只能就文字当中的点滴表达一点感受,或有错谬,还请作者、诸君海涵莫怪。

正因为有多年记者经历,作者的文笔之老练和优美,自不必多说,许多描述,往往皆是信手拈来。一股女侠的豪气扑面而至,丝毫不拖泥带水。如趣味的比喻,在柏林篇中描写倒时差之痛苦:

每次来欧洲的前三天,都会在半夜醒来,一直睁着眼睛到早餐时间,明明身体倦怠不已,灵魂却躁动得如同锅中沸水。

将躁动的灵魂(也可看成作者本人)比作锅中沸水,新鲜有趣,沸水顶着茶壶盖,那“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状态,感觉颇有味道。

这种将抽象比具体的句子,其实并不鲜见,如北宋郑文宝《柳枝词》中一句“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恨又如何能载?这里将恨载过了江南。由此成为后世许多作家效仿的典例。非常巧合的是,在俄罗斯篇中,正有此类似的句子“我们浮躁的灵魂是时候清洗涤荡了”。

又如石孝友那句“春愁离恨重于山”,那么我稍加改动即为“灵魂却躁动得比锅中沸水还烫”。

日前与学友宝山兄读《宋诗选注》时,他说抽象比具体算常见了,另有具体比抽象却不多。如秦少游句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仿造此句,上文或可这样变动:

身体明明倦怠不已,那锅中沸水就好比此时躁动的灵魂。

又如写欣赏俄罗斯的涅瓦河美景:

绚丽的夕阳余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海鸥翩跹,偶尔有游船开过响起汽笛声,河畔两旁中世纪的古老建筑形态各异,美轮美奂。

写美国之行看到的瀑布:

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在蓝宝石般通透的天空下,看到七彩虹从壮丽雄浑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之间横空出世时,眼前整个世界都被惊艳了,那一刻,丰沛浩瀚的水帘排山倒海般倾泻而下,迷蒙了双眼,打湿了衣衫。

这种闲适恬淡的描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时的叙述:

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岩忘苦。

再如详细描写俄罗斯的夏宫、冬宫、叶宫,那看似铺陈直叙之笔,像极了《读史方舆纪要》中对各州各府的介绍。

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说,古代旅行家,多系官方派遣,奉命出使或执行政务;游方和尚出于宗教的需要,踏上旅途为了求法取经或朝山;商人踏上旅途是为了转贩贸易,赚取利润。比起他们,徐霞客可算另类,“出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旅游和地理考察上。”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中,一反之前叙述帝王将相的模式,而用平静、简单却深刻的语言讲述了自由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事,而他通过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一句话,足以我们一辈子深思: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因此我说李霞女史的这部《彼岸霞影》,是当代版《徐霞客游记》,并不是说此书真的可以与经典相抗衡,而是这部书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一种单纯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方式,是令人振奋、鼓舞的。

著名红学家、书画家冯其庸先生曾10次考察西域,1998年与友人一道发现并确认了玄奘法师取经回国的故道,是学术上的重大突破。他最后一次考察在2005年,当时已年过八旬。冯先生早已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尚且不畏艰难,暮年勇攀险峰,因为他早已把游历当作是读书。就借用冯先生的一首豪迈诗作为小文的结尾吧:

看尽龟兹十万峰,始知五岳也平庸。他年欲作徐霞客,走遍天西再向东。

新闻推荐

春风送温暖 就业在高新 春风送岗空中宣讲会举办

本报讯(谭燕)2月25日,绵阳高新区2021年春风送岗位暨稳岗留工空中宣讲会在智联招聘及绵阳高新人才微信公众号同步直播。此次...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他年欲作徐霞客 走遍天西再向东 游记作品集《彼岸霞影》读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