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认真表演
戏迷看得入神
2月2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新春元宵佳节。当天14时,久违的川剧打击乐在绵阳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剧场响起,这标志着从去年1月开始歇业后,天青苑川剧团川剧坐唱正式恢复。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登军/文王勇/图
热追传统210张门票售罄
26日中午,在绵阳市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坝子里,来自各地的戏迷三五成堆地围坐在一起,有的手中捏着当天的门票,偶尔唱上几句,有的则忍不住走进剧场转悠一圈。13:50,离演出开始还有10分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戏迷戴着口罩有序入场。
绵阳天青苑川剧团团长周永秀介绍,受疫情影响,剧团去年8月18日才恢复演出,11月20日再度停止演出。原本在2021年元旦节恢复演出,但几天后根据规定又一次暂停演出。直到正月初十,在向主管部门报告后,剧团研究决定在正月十五恢复演出。
周永秀最初担心恢复演出后,没有戏迷前来,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剧团将恢复演出的消息得到戏迷的积极响应,纷纷提前预定门票。
根据规定,剧场的上座率不能超过75%,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剧场的座位有300余个,210张票在演出正式开始时全部销售完毕,2月27日、28日的演出票,也提前预售出4成左右。
戏迷的热情,让周永秀感动不已。在当天的演出间隙,剧团特意为所有的戏迷准备了一碗热乎乎的汤圆,以此表达对戏迷的谢意。
川剧开台各地戏迷结伴来捧场
2月26日14时,绵阳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剧场里,川剧鼓乐声响起。在几分钟的开台演奏后,川剧折子戏《拜新年》正式开演。听到久违的音乐和唱腔,84岁的戏迷魏光绪心里“特别舒服”。
魏光绪是天青苑川剧团的铁杆戏迷,正月初十(21日)那天,得知剧团正月十五恢复演出的消息,他当即打电话预定门票。
当天演出的川剧折子戏《拜新年》《长生殿》《花仙剑》等,不少戏迷都看过好几次,但退休后从广元来绵阳定居的戏迷章开成说,“这些演员来自省内外,各有各的演法”。当天下午,走进剧场,听到久违的鼓乐和唱腔,他忍不住跟着台上演员的节奏轻轻地哼了起来。
在当天的戏迷中,除了绵阳城区的戏迷外,大部分都是从绵阳境内各县(市区)赶来的。也有从省内遂宁、自贡等地赶来的戏迷。
留住传统戏迷希望各界多关注
记者注意到,当天入场看演出的戏迷群体中,以老人为主,也有部分中青年人,有的还带着小孩前来一起观看。
这样的戏迷结构,让周永秀惊喜不已。她介绍说,剧团目前有演员30余人,来自自贡、达州、遂宁、成都及重庆等地,鼓师、乐师也是外地专业团队的。为了传承川剧,剧团设立了川剧体验室、举办“幼苗培训班”,今年还计划走进校园开设教学班。周永秀说,此举“不仅是为了传承,也是想为川剧培养新观众”。
川剧是国粹,是巴蜀地区土生土长的特色传统文化,从而成为不少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戏迷魏光绪说,因为天青苑川剧团的坚持,让他和身边的老人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戏迷赵成忠说,剧团多年来排演的剧目“都很受欢迎”,还新创了不少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新戏,这样的艺术创新,让川剧更有看头,也让戏迷“有了更多的耍头”。
戏迷唐继荣说,传统的经典川剧节目,倡导“礼孝廉耻忠义”,有教化人的作用,应该坚持演下去。他的爱人李先秀说,现在川剧演出团队越来越少,天青苑川剧团坚持了多年,留下的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给戏迷带来文化的享受,她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的关注川剧,关注民营剧团,通过各方努力,“给剧团的生存发展营造更好的空间,给人们留下传统文化的念想”。
新闻推荐
建成5G基站3455个、充电桩(站)3134座,基本实现物联网城区全覆盖 绵阳: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黄小芹记者张宇)作为稳增长、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新基建”已成为热点话题,备受关注。自去年《绵阳市...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