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市中心医院171名一线骨干提交入党申请书,图为党委书记鲜于剑波带领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鲜于剑波参加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
医院成功“牵手”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到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利”中
医院援鄂医疗队完成任务,平安凯旋,医院党委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庚子鼠年,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当警报拉响、冲锋号吹响,为了万家灯火的璀璨,为了生命至上的诺言,3000多名绵阳市中心医院人,第一时间把担当融进骨髓,把使命扛在双肩,身先士卒,义无反顾,投入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战疫”中扛起大旗,于危难间书写丹心——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那一句句铮铮誓言,是全院所有干部职工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那一刻,是29名队员义无反顾奔向武汉的那一刻,是防护服下汗流浃背的每一个中心医院人,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那一份份奉献情怀……
2020年,勇于担当的中心医院人,在市委市政府、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用他们坚毅而执着的职业精神,谱写了一曲曲白衣执甲、勇往前行、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赞歌!
□刘杨/文邓凌腾刘晓春/图
党旗飘扬:“领头羊”把牢“定盘星”
“医院进入战时状态,全体员工取消春节休假,24小时待命!”
“广大党员干部要打头阵、当先锋,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组成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抗击疫情没有谁是旁观者,这是医院义不容辞、重中之重、压倒一切的任务。”
2020年1月17日,虽然绵阳地区尚未出现确诊患者,市中心医院党委却早已未雨绸缪、厉兵秣马,针对新冠疫情防控提前进行了部署,积极备战,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横向设立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诊疗专家组、物资供应组、后勤保障组、新闻宣传和舆情监测组、审计监察组,七个小组同时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加强沟通联系,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纵向建立“医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疫情防控工作组的体系,从“人、财、物、工作制度、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岗位”全面查漏补缺,梳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全员管理、全员考核、全面覆盖,防范化解系统风险。
市中心医院党委在灾难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摸清疫情防控形势,高擎党旗、发动群众,聚焦、聚神、聚力于疫情防控各环节、诊疗活动各流程。自上而下,是任凭风浪起,心有“主心骨”的行稳致远。一是党委统筹协调,变“一份文件”成为“一个体系”。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积淀优势,明晰组织架框,织密防控网络,形成了党委、总支、支部3级组织同频共振、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指挥模式,并对每级网格进行定人、定岗、定责,构建“人人都是防疫第一责任人”工作大格局。二是总支分片包干,把“一套方案”成为“一个目标”。各总支立足本职,结合所属科室专业特性,将党建、业务与疫情防控工作融合,以党委部署为“准星”,细化防控细则,抓实防控重点,夯实防控基础,用实际行动将二级网格的“铁篱笆”越扎越紧;三是支部强力落实,让“一个科室”成为“一个堡垒”。支部做好支部委员分工,充当疫情防控的管理员、检视员、监督员、辅导员,扎实做好对病人、党员、干部、职工的引领、督导、排查、关爱工作,坚定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果断的决策部署、坚定的决心信心、真挚的人民情怀。根据动态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党委班子发挥“头雁效应”,梳理出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入发热门诊、感染病区、手术室、急诊科等重点科室调研指导,针对流程设计、通道设置、基础设施改建,防控督导上百次,切实提升了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为医院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了遵循和保障,切实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
在抗疫困难时期,共有171名一线骨干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身边的同事许多都是党员,在这个疫情期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人更加钦佩。”无数的非党员同仁说道,历经风雨更见真章,冲前锋、打头阵的共产党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高感,这与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紧密相连,让自己又一次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和触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医务工作者的仁爱精神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交相辉映,党旗下的白衣战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共产党员的战斗力相映生辉,党旗下的白衣战士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20年11月,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灾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医院党委获得“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两个奖项。
勇挑重担:“主力军”打响“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没有硝烟但有生与死的“战疫”一线,市中心医院广大医护工作者舍身忘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护佑生命的钢铁长城。有坚守本职、保障后方的医护团队,有参与全市疫情防控的主力军,还有援助武汉、北京、新疆等地的“最美逆行者”,牢牢地掌握了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衣白褂,破楼兰,愿得此身报国还。2020年1月28日、2月9日、2月21日,医院分三批共计29人驰援武汉。6月23日、7月18日,在阶段性地完成绵阳本土战“疫”的任务后,医院检验团队5名同志又领命赶赴北京和新疆。这其中,有告诉女儿有一种很厉害的病毒需要妈妈去消灭掉的李玮;有军人出身、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觉得英雄有时候不止穿军装,也穿白大褂的李欣;有虽已成为9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的父亲,但依旧觉得好男儿就该上“战场”的廖宏……在医院党委和医疗队临时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队员们从前期对接、逐步进驻、完全融入,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了各自行之有效的救治工作方案,受到各方的一致称赞。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绵州大后方,市中心医院通过派出专家在全市进行指导、支援定点医院救治、指导备选医院建设,实现防控效率最高化、效果最优化、效用最大化。医院集中最优医疗专家资源,指派12个相关专业的20余名专家作为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积极投身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参与全市疫情防控规范流程制定,商定确诊患者诊疗方案,协助全市医务人员防护培训、人员密集场所指导……期间,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专家贾超成功指导一名新冠肺炎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受到省市领导与专家组的高度重视,并称之为新冠肺炎治疗的奇迹,为全市实现“三清零”做出了突出贡献。
危难时刻知草劲,千钧一发显丹心。在医院后方,更是有一批批员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贡献着各自的力量。全院干部职工舍小家、顾大家,热血请缨,志愿加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这其中有身经百战的资深专家,也有意气风发的年轻同仁。在预检分诊处,在隔离治疗区,在流程管理中,在综合协调时……他们身着白衣,在梳理流程优化流程,在总结经验固化经验,在关怀患者抚慰患者,在筹备物资管控物资。有没去到武汉仍旧马不停蹄的呼吸科主任徐维国;有把孩子送回老家强行断奶的护理部职员蒲佳;有3天只休息6个小时的感染病区医生刘茗心;有吃住都在科室的杜宁莉,有为了同事安全亲自护送确诊患者的感染病区主任寇国先……
为筑牢抗击疫情的一道道防线,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一共历经了13次优化升级的流程蜕变。从加班加点将急诊科停车场改造成简易的发热门诊,到在感染病区建立的挂号缴费、核酸检测、报告打印一应俱全的发热门诊,是对更规范、更流畅、更高效的执着追求,更是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深刻践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道管理的优化、预检分诊的细化、病房管理的强化……一次次流程蜕变,都是中心医院人不厌其烦走流程“走”出来的成果,是一点一滴抠细节“抠”出来的收获。医院还打破人员建制的界限,抽调310名临床骨干,组成了医院抗击新冠疫情人才储备梯队。全力做好援外人员梯队建设和医院内部关键岗位人员轮转统筹,医院技能培训中心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受训者”,一场场培训有序展开,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翻转课堂……目的只有一个:做到防控知识全面覆盖、全员考核、全面掌握。
为了早日取得抗击新冠疫情的全面胜利,疫情期间医院广大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总结提炼成果,贡献了403篇抗击疫情的医学论文,厚厚的上中下三卷,有对疫情期间院感防护的探索,有对防控培训模式的探讨,有对物资供给的思索,有对宣传工作的提炼……
滔滔涪江水,巍巍越王楼。毋需对数字极端敏感,历史的书卷早已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镌刻——53天是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坚守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的时间;63项是广大员工在疫情期间申报的科研课题;31473人是发热病区接诊发热患者的人数;170697份是医院核酸检测的样本数……惊涛骇浪前,大战大考中,中心医院用一组组数据给出了坚定的答卷。
复工复产:“铁肩膀”扛起“双胜利”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绵阳市中心医院,这家经历过抗日战争、地震洪水、公卫事件等无数考验的医院,在现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英雄书写,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光荣战役。当时间的指针转向2020年3月时,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成了全国上下的一句热词。中心医院又再次吹响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个战场”最嘹亮的战歌!
时不我待,舍我又其谁——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复工复产同样刻不容缓。一个都不能少!”
“再添一把柴,再加一把火。全院职工要上下同欲、风雨同舟,在复工复产中按下‘快进键’!”
“疫情期间,很多普通患者不能到医院、不敢到医院,但是患者等不起,也拖不起,单凭这一点,谁也没有理由叫苦叫累。”
复工复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重启以后的拼尽全力。伴随着神州大地的春耕号子,中心医院也进入了加速模式。
可以看见,在夜深人静的凌晨一两点,中心医院医生带着疲惫的神态从手术室走出来的身影;可以看见,在扩建的核酸检测实验室里,日复一日上演着“停人不停机、停机不停工”的繁忙景象;可以看见,在无数的周末节假日,一个个中心医院人利用一切线上线下的机会如饥似渴学习的身影……
医院正常生产渐渐迈入正轨,门诊人次逐渐恢复,空床现象也不复存在,手术台次成倍递增,项目工作快速推进……然而,每一名中心医院人都深深地知道,要追求的不仅是迈入所谓的正轨,恢复所谓同期的水平,而是要在纷乱复杂的“战疫”中破局涅槃,在复工复产的“战场”中顺势蜕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2020年已经过去,但时光的刻录机清晰地记录下了那些让中心医院人热血澎湃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斩获亚洲医疗质量改进与创新大奖,获中国医院管理奖7大奖项,获全国医疗机构党建品牌特色案例,在第七届“四川省医院品管圈大赛”获奖……
——融入国家战略,参与城市大局。绵碚CP刚出道,川渝“医疗”对话迅速拉开阵势,北碚区卫健系统来访、绵阳卫健系统回访,点对点、项目对项目,层层推进……
——省级重点专科4项获得立项批准,数量居全省第一!省级科研课题13项获得立项批准,全省地市级医院第一!省级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3项获得立项批准,全省地市级医院第一!
——医院与市民政局举行了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强力推进全市全生命周期服务社会发展。医院与市残联签署协议共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打造医康一体化平台。
——医院与高新区签订共建三级医院协议,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有效发力,医院空间战略布局有效扩展和完善。
——医院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电子科技大学与绵阳市中心医院签订协议,绵阳市中心医院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员。
总有一种信念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些力量促使我们向前。“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话时刻警醒着我们:失去了些什么,又得到些什么?
——在“战疫”中形成的“尊重科学、开拓创新”的品格,大大地推进了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最强劲、最不竭的力量源泉。
——在“战疫”中彰显的“护佑家园、生命至上”的情怀,大大地丰富了医院诊疗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为医院文化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最温情、最长久的生长基因。
——在“战疫”中扛起的“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担当,大大地增强了医院发展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医院迈向“十四五”注入了最坚定、最笃定的前行信心。
誓言无声,越过惊涛骇浪;抓铁有痕,汇集铿锵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全体中心医院人义无反顾地坚守在第一线,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心医院人从未缺席的逆行背影:汶川地震后的通宵达旦;玉树地震后的千里驰援;芦山地震后的火速集结;九寨沟地震后的重任在肩……从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到青海玉树的跑马场,从雅安芦山的藏寨到九寨沟的神仙池,从涪江岸的越王楼到长江畔的黄鹤楼,中心医院人擘画出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白衣画卷”。
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破难题、涉险滩、克险关,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中心医院全院干部职工把初心和使命深深镌刻在疫情防控的大地,做到了来院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病区零污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是市中心医院建院八十余年来的根植于深处的基因,是每一名中心医院人在灾难中寻求历史进步的不懈追寻。任凭风浪起,稳步正前行,实现了疫情可防可控可预期,实现了医院发展的高效高速高质量,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贡献了区域医疗中心的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自粘式塑料书皮塑料包书皮一到开学季,学校门口小卖部的书皮就成了热销品,学生、家长争相购买。货架上的书皮有大有小,材质也...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