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22时许,绵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男子小唐(化名)报警称:其在五里堆某社区吃了头孢,还喝了酒,感觉很不舒服……
接到警情后,巡特警二大队迅速出警,通过报警人提供的位置在五里堆路至海天名苑附近查找。然而,此时,已联系不上该男子,且发现男子报警提供的位置有误。在寻找的过程中民警尝试拨打小唐电话,联系到报警人小唐的女朋友小何(化名),小何通过微信发送的定位找到了小唐。
随后,民警快速赶到事发现场,在现场竟发现了头孢克肟片和白酒,头孢已被全部拆开,半斤白酒已经见底。
经小何证实,小唐在电话里告知小何确实同时服用了一包头孢克肟和半斤白酒。民警立即通知120赶往现场救援,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小唐伴有全身抽搐以及口吐白沫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民警迅速用警车将小唐快速送往市三医院,在车上,民警不断呼唤小唐名字,让其坚持。同时,110指挥中心与医院互动让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经过紧急抢救,目前小唐已无生命危险。随后民警在小何那里了解到,小唐和家人因为婚事意见不和,想以此自杀。民警随后联系小唐家人,让其家人赶到医院对其进行劝导。
(李虹伶彭雪)
头孢+白酒到底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常常有人说,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吃药后喝酒引起的反应称之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物,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症状一般在5-30分钟内出现,最慢的4小时,轻则面部潮红及发热、头痛、心悸、
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心率增快,重则血压降低、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意识丧失、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第一类头孢类+酒=毒药
头孢类抗生素加酒就等于毒药,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进入体内先转化成乙醛,继而在酶作用下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乙醛继续转化排出,乙醛积蓄过多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及全身皮肤潮红、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视觉模糊、腹痛、腹泻、气急、出汗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心衰、心肌梗死、休克等严重症状。
第二类安眠药+酒=一条人命
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巴比妥类及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有的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呼吸、心跳的作用,而酒精也有相同作用,两者合一可产生双重刺激,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第三类解热镇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有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第四类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服用利血平、卡托普利、心痛定、硝苯地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血压药期间如果喝酒,可能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出现低血压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第五类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在使用优降糖、降糖灵、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降血糖药期间,不能同时饮酒,因为酒精具有增强这些药效的作用,两者相遇,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
第六类抗抑郁药+酒=血压上升
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甚至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第七类感冒药+酒=肝衰竭
绝大多数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及缓解疼痛。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
过量饮酒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内的谷胱甘肽,致使对乙酰氨基酚生成的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第八类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苯海拉明(如强太敏)、氯苯那敏(如扑尔敏)、赛更啶等与酒同服,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另外,驾驶车辆、从事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都不宜服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桥臻)为进一步加强绵阳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近日,由市人社局主办的绵阳市首批技能人才(项目)评审专家认定仪式暨专...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