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丕富:父亲是我素未谋面的英雄
■记者尹秦
昨(9月30)日,游仙区街子镇复兴村一组的村民何丕富比以往起得更早。前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得知会有人来看望他。何丕富的父亲何业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是一位革命烈士。国庆节和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为了缅怀烈士功绩,关心烈士家属,绵阳市在南山烈士陵园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并看望慰问四位烈士家属代表。何丕富正是其中的一位烈士家属代表。
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何丕富的家中,“光荣之家”牌匾悬挂在他家门口。对于何丕富来说,69年来“父亲”只是一个“代号”,家里没有照片,也没有遗物。因为多次搬家,一切和父亲相关的物件都丢失了。
1950年10月,何业宽加入志愿军,1953年6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1953年8月19日被志愿军536团政治处追认为革命烈士。父亲何业宽入伍时,何丕富还在母亲肚子里。何丕富自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父亲。从小到大,他只能从亲朋邻里的嘴里,或者历史资料上,了解父亲的故事,感受父亲英勇奋战,为国牺牲的无畏精神。长大后,他通过多方途径,想寻找父亲相关的照片,却没有找到。
“听母亲说,那年父亲主动提出去参军后,她很支持。”何丕富回忆,当时母亲已经怀孕,父亲参军后,一直靠书信给家里报信。“当我出生后,母亲还给他寄去了我的照片。”
知道父亲牺牲的消息时,他只有三岁。“虽然没见过父亲,但我还是很想念他。小时候,常常听妈妈讲父亲的故事,他是陪我成长的,素未谋面的英雄。”69岁的何丕富,说起心目中的父亲,表达出止不住崇拜感。“虽然父亲在我的世界里,没有一个具体的画像,通过对烈士资料的查看了解,在我心里有一幅属于自己的父亲画像。”
每个男孩成长过程中都伴随有一个大英雄,父亲何业宽,就是他的英雄。何丕富长大后,原本想跟随父亲的脚步去当兵,却因为身体原因,体检没过关。但他的二儿子,为圆父亲心愿,19岁时主动服兵役。
现在的何丕富和老伴儿住在大儿子家,而隔壁就是二儿子家,这里也有一个“光荣之家”的牌匾。“我现在生活的很幸福,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时时刻刻挂心上,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每次的探望都让我倍感温暖,让我减少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感谢政府没有忘记和父亲一样的烈士们。”何丕富说,这是父亲用生命换来的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些年,我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烈士家属的关怀,有这样一位为革命奉献、不怕牺牲的父亲,我感到很光荣。”
在与记者讲述的过程中,何丕富他一遍遍反复说着父亲的故事。这份荣耀、绵长的对父亲的想念,一直在他心中。
陈兴伦:饮水思源感恩奋进是家训
■记者陈元松
“要说现在的生活嘛,硬是好得很,我父亲当年的牺牲是值得的!”昨(9月30日)上午,在江油青莲镇太华村,革命烈士遗属86岁高龄的陈兴伦老人一见到记者,就乐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
陈兴伦的父亲叫陈德龙,是个独子,爹娘早早过世,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1935年春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北上长征途经江油期间,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带领穷苦大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那时候,结婚刚一年半的陈德龙,毅然决然报名参军。不久,红四方面军执行转移任务,陈德龙告别乡亲和怀抱婴儿的妻子,跟随部队离开江油,过北川、平武,一路北上……然而,妻子直到临终也没等到他回家的身影。
“有的怀疑我父亲北上途中跟大部队走散了,遭遇沿途地主武装冷枪遇难了;有的推测他可能在爬雪山、过草地时不幸捐躯;还有的认为我父亲是在长征路上,与围追堵截的敌人发生激战过程中牺牲了……”陈兴伦告诉记者,多年来,青莲镇其他参加红军的人都陆续有了消息,可关于他父亲的下落却没有准信。1982年,经过江油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反复调查核实,认定陈德龙为红军失踪人员,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从那以后,陈兴伦一家人作为烈士遗属在生产生活上得到了组织上的关怀和照顾。饮水思源、感恩奋进,成了陈兴伦的家训。他和老伴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子女:“没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要自强不息……”
48岁的陈华勇是陈兴伦的四儿子,打从记事起,他就知道自己有个“红军爷爷”。“作为红军的后代,我能做到的是坚信共产党的领导,踏踏实实做人做事。”陈华勇说,“社会治理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富强,这正是一代代中国人奋斗的成果!”
张琼英:以父亲的精神为标杆
■记者陈元松
“国家想得真周到,专门设立烈士纪念日来纪念革命烈士,还派干部登门来慰问,作为烈士遗属我非常感动!”昨(9月30日)上午10时许,在江油青莲李白诗歌小镇附近的诗仙村,抗美援朝烈士张洪元遗属张琼英老人慢慢展开一张有些破损发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向记者讲述先辈的英勇事迹。
张洪元出生于1926年,江油九岭镇景云村人。他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也没读过书,但他思想表现积极上进,新中国成立后在村上担任干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成为响彻中国城乡大地的“流行歌曲”。这年7月,张洪元协助上级征兵工作。为了鼓动村里的适龄青年应征入伍,25岁的张洪元瞒着母亲带头报名参加了。经过紧张的封闭式训练后,他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210团1营2连,随部队紧急开赴朝鲜参战。历经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不计其数。1952年10月8日,在奉命执行一次穿插侦查任务的过程中,张洪元不幸中弹,献出了26岁的宝贵青春和生命。同年11月21日,张洪元被志愿军政治处追认为革命烈士。
“我父亲参军走的时候,我才满一岁,对他根本没印象。打从记事起,才知道自己有个烈士父亲,他的献身精神影响了我这一生!”今年70岁的张琼英太婆,一想起父亲当年在朝鲜战场牺牲的英勇事迹,就抑制不住心潮起伏。多年来,她经历了人生太多的坎坷和酸甜苦辣,但她一直以父亲的精神为标杆,一步步挺了过来。她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发愤图强、热爱祖国,要有社会担当,决不辜负像父亲一样的千千万万革命烈士。
如今,张琼英晚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当地村干部林元均告诉记者,张洪元烈士一直是全村人的骄傲和楷模,除了各级组织逢年过节看望慰问烈士的遗属,村上党员干部也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新闻推荐
广大市民朋友: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对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积极贡献,感谢你们对绵阳市全面禁烧工作的支持!因为你们的大力...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