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秀夫妇
最美退役军人周永秀
青年时期周永秀
周永秀和妻子
九十五岁老兵周永秀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杨海燕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战功显赫。1958年,作为最后一批撤离朝鲜的志愿军战士,他回到了祖国,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来到绵阳建设783厂。他就是最美退役军人周永秀。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在部队还是在工厂,他始终坚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人生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国防事业和绵阳地方经济建设。
13岁加入八路军
1925年,周永秀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1938年,年仅13岁的周永秀看到八路军游击队在村外站岗放哨,十分向往,便跑过去问怎样可以加入游击队。因为家庭贫困,长期缺乏营养,周永秀个子不高,游击队看他个子瘦小,一直没有答应。可这个小个子男孩却意志坚定地想要加入。在百般请愿下,游击队同意了,周永秀如愿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此后,他的人生虽历经多次战争,在生死之间徘徊,但他始终信念不改,冲锋在前。
因为年纪小,个子瘦小,周永秀在游击队里当起了号兵吹号,同时给连长当勤务兵。这号一吹就吹了8年,从1938年吹到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
抗日战争期间,身为司号兵的他,在血雨腥风中,一次次吹响嘹亮的冲锋号,鼓舞着上阵杀敌的战士们。一次,周永秀所在部队得到消息,日本鬼子要经过他们部队所在的位置,周永秀所在部队立即展开了战斗,整个团采取了包围攻击,用运动作战的形式将500余名日本鬼子打败,缴获了不少枪支,还抓了不少战俘。作为号兵,每日和一线战士们在前线杀敌,周永秀也渐渐学会了八路军的作战技术和带兵技巧。1946年,他被指派去带兵,下了连队,先是副排长,一年之内又成长为连长。
战场冲锋杀敌
1947年夏,周永秀在延安保卫战中接到命令:攻占敌人阵地。他带着队伍冲锋时,敌人的子弹打中他的腹部。当时作战条件艰苦,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的周永秀肚子早就饿瘪了,子弹从左腹部打了进去,从左后腰的尾椎部位打了出来,差点丢了性命。由于是拉锯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战场上只有几名同样负伤的通讯员尽力保护着周永秀,将他从前线护送到营地再转移至后方。
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保障伤员救治,救援人员只能用盐水、纱布为周永秀简单地消毒、包扎。那次负伤,周永秀成了二等甲级伤残,落下了后遗症,现在一到天气变化时,被子弹贯穿的两个部位还会复发功能性的疼痛,但是周永秀心里从来没后悔过,他为自己能参加建立新中国而自豪。
手榴弹弹片从眼角划过,炮弹伤了脸颊,周永秀也从未想过后退,他的心里只想着“要一直往前冲,要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冲锋在前,享乐在后”这八个字一直作为周永秀的精神信念,支撑着他走过战争年代的风风雨雨。
1951年,周永秀担任第一野战军三纵队七师侦察科科长,转战到了朝鲜战场。他继续发挥自己指挥作战的优势,在朝鲜战场上冲锋陷阵。在与装备优良的美军对峙时,周永秀所在的部队采取小部队作战方式,三四人一小组分头瓦解敌军力量,敌人有飞机大炮,周永秀和他的战友们只有小米加步枪,但他们依然凭着坚韧的意志力给了美军一个下马威。
1953年底,周永秀担任第一野战军三纵队七师独立高炮营营长,在这期间,周永秀与现在的妻子邂逅,在漫天战火中惺惺相惜。相识三个月后,经组织批准,他俩结为夫妻,妻子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是战地护士。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周永秀和战友们长期住在自己挖的坑道里,白天在里面休息看不见阳光,夜晚作战,饿了吃高粱米,有条件时能吃到一些黄豆,或用黄豆发的豆芽。没洗过澡、没换过衣服,平时出汗、夜里行军也出汗,汗水湿透了衣服自然晾干,下雨了,淋透了也自然暖干。炮弹是战士们一步一步从营地背到前线。一往无前的志愿军战士武器简陋衣衫褴褛,但人人都有着一份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最终打败了装备和国力占绝对优势的帝国主义纸老虎。
1958年,周永秀作为最后一批撤离朝鲜的战士回到祖国。回国后,响应国家建设三线的号召,他和妻子毅然放弃了在成都工作的机会,来到绵阳国营783厂即现在的九洲集团。“我要到工厂,到基层去。”即便是退伍,周永秀也想发挥自己的余热,为人民干实事。
“长期艰苦的革命战斗锻造了我,我爱我的祖国,我愿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周永秀最爱说的话。如今,95岁的周永秀身体依旧很硬朗,为不给国家和儿女添麻烦,他与妻子钟俊昭单独生活在一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两位老人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经营得井井有条。
2019年,“绵阳市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周永秀获得2019年度“绵阳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回望过去,他,戎马半生,战功赫赫。他,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他的精神信念对后代来说不仅是一笔精神财富,而且是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新闻推荐
绵阳倡导社交文明本报讯(记者李浩瑄文/图)“‘一米线’是一条安全线,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表现,也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有效方...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