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主人舒銮兵。
书院内景。周建华摄
□方兰
去年就听说高槐村建了个书院,前些日子终于得以一见。初入高槐书院,车出了村道一直向上开,愈来愈僻静。左拐右弯,道口要不是有“高槐书院”的指示牌,就以为是没有人烟的山林深处了。很快,下了一个坡盘子一甩,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花草树木掩映的山庄出现在面前,古色古香的大院门楣叫人心下一动。进门下坡是一个阔大清幽的院子,赞叹间,书院老板走了出来,一个平头、身着夹克和牛仔裤外带一点小肚子的中年人,姓舒名銮兵。双手插于裤袋,笑容像穿着一样普通休闲,看不见他身上藏着黄金屋和颜如玉,但往往内拥“粮仓”的人,就是这样,通透简单而笃定。
十年自建藏书楼,书院归来不看书
踏进书楼,我和友人瞬间惊呆了!那句常被引用的话“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眼花缭乱和捡到宝一样的喜不自禁,在我们八双张望的眼睛里一览无余。面对楼上楼下四壁充盈、楼梯两侧皆是书架,如舒先生所言无论你坐着躺着还是站着都能一伸手取到书的书屋,我的心蹦得厉害,眼睛如进入了阿里巴巴的宝藏洞目眩神摇。空气中弥漫着久远的、压箱底般的墨香,书在时光中洇出的陈旧味如此诱人,像酒鬼遇到巷子深处的老酒。
一边寻踪一边听书院主人介绍道,建书院没什么初衷,就是家里书多了,放不下,给它们找个地方而已。目前这里有二十余万册。有从网站上买的,还有从各地民间收集的。2018年广汉某中学搬迁,从学校图书馆买了一万多册。绵阳有个收藏家去世,他儿子处理杂志的创刊号三四千册,他也都收过来了。但他不买盗版书,股市和养生的也不收,其他的只要你想看,都有。舒先生笑道,我是个厨师,爱看书纯属个人爱好,开餐饮挣的钱就拿来支撑这书院,来这里看书免费,公益的。我们由衷竖起了大拇指:精神贵族,有境界的民间收藏家。
为了拥有更好的阅读环境,舒先生花了近十年时间打造书院,用心备至,书楼的每个窗口几乎都有凭窗远眺的山景,绿荫盖世。在院子的前庭有花草中的小径逶迤而下,后院有树木间精心铺就的石梯通往坡下,竹林、池塘、芦苇、房屋还有悬在坡上的茶座,尽揽怀中;抬首,蓝天白云、青山无界却触手可及,身边小鸟啾鸣草木青青如入世外桃源。恕我孤陋,到了这里,我感到了一种“黄山归来不看山,书院归来不看书”之恍惚。见多识广的慧姐姐踩在书楼两侧被13层高的书夹道欢迎的木质台阶上,耳听着窗外的蝉鸣,无限满足地叹道:走在这里好安逸哦!心情太舒畅了。
谁说不是呢!光置身其中,就会产生一种治愈感。想到那句经典广告词:来一次,就知道是我想要的。
真正喜欢书的人,“二天还可以供伙食”
舒先生学历不高,高中肄业,少年时因看武侠小说一头扎进书的海洋,无奈家贫没法见书就买看过瘾。后来学了厨师,经营餐馆,每次炒完菜,闲暇之余舒先生总不忘出去买书,打探书源。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种类也更上层楼,如今他最爱的是老庄、西方哲学、佛理禅宗之类的书。随着经济基础的稳定,他开始思考过一种理想的生活,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以书为伴。十年前,他和朋友找到了高槐村,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天公不爱天婆不疼的荒山野坡,再往里走便是森森密林。
人生有太多的坎儿,烦恼纠缠不去时,他发现书能帮生活解谜,从书中人物身上找到共鸣并豁然开悟。他喜欢《平凡的世界》,喜欢古今名著,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觉得它们就像一根火柴一粒灯火能点燃他对人生、社会甚至制度的思考。“在看书中,思想就像建房子一样,一砖一瓦构建着属于自己的框架、格局和体系。”舒先生说。
跟朋友们搓麻将海聊时,如果说到书,有人就打击他:看那么多书,那你讲哈啥叫禅嘛?舒先生就嘿嘿一笑:学海无涯,慢慢悟嘛。书院开业后来的人不少,都惊叹“好多书,好巴适”,但在这个网络碎片化读书时代,真正喜欢并能好好读下去的却不多。
每次去淘书,不管是成都五块石的书商还是重庆书市的老教授,总要问他:生意好不?因为他们是把书当作生意,但他与他们不同,他们是用书来挣钱,而舒先生是用钱来养书。妻子对他痴迷的购书行为也不无抱怨:人家是把书当垃圾灰尘扫出去,你却把别人的废品垃圾往家搬。说是说,但舒先生心里还是很感激妻子没把他的数以万计的书当灰尘扫出去一本……
情至深处,他对我们说:真正喜欢来看书的人,“我二天还可以给他供伙食。”
很多人为了生存奔波而没了初心,但舒銮兵,一位开饭店的厨师,不负生存不负初心。我想真正的民间高手,就像他这样,默默无闻却有着高瞻远瞩的目光,不但一步一步向自己以书为伴与书同寝的彼岸靠近,还把自己活成了一本书,一部能让人们从中汲取能量,帮人铺路替人解困的名著,名字就叫《高手在民间》。
新闻推荐
22日下午,两名援助湖北的绵阳疾控工作人员王保东、黄志强结束了为期14天的隔离返回绵阳。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绵阳疾控人...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