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寄情山水,放歌纵酒,历来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并践而行之的一件快事。
当时光穿移到21世纪的今天,当汽车飞机无限延长了人们的双脚,当渐渐鼓起的荷包延伸了人们对世界的渴望,旅行便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须。但是,我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在山水城镇、我们身外的这个世界行走呢?
这是当我在阅读《中国册页》时的思考。
《中国册页》是知名作家黑陶的又一部极富个人特色的旅行随笔。从封面设计到内容,以及作者的笔法,都更新了我对游记的概念。在这本书中,我常常猝不及防地坠入到时间的深处,或者某一个城镇。那一个个不被人知的隐秘角落,很多生活或历史的细节,就安静地沉睡在那里,等待读取。
“瞬间"“哀牢山中"“县城"“惊叹"“最深的人世"……这些文章的题目仿佛就是作者的思绪变化曲线,你逐篇读去,便渐沉其中。
在“县城:雨、声"中:击中额前的一滴,便立即洗去数小时车厢时光带给人的疲惫和沉闷。在县城的雨中,你欣喜地彻底醒来。
同样的雨,在“银生城"中:文井的雨变幻而神秘,像银白的轻纱,撩起它们,就显现出大片异域风格的赭红色土林。雨中茶园和川河边的绿色平畴上,缓飞的白鹭,像满版的青绿文章中数点白色的逗号和句号。
“金华点滴":雨大风骤,阴郁的婺江江面上腾起弥漫着的雨雾。临饭店之窗俯身探看,粗巨尖锐的石头桥墩旁,急水回旋,颜色青苍,似有蛟龙要从江中跃起,直飞冲天的预兆。
除了一些地方、一些景外,在黑陶的笔下更有一些物,沉淀了历史的音响与影像。比如在青瓷圣地的龙泉,“中国南方的暗夜里,瓷与剑,都有着如琴筝般的激越清音。"“经由神奇的古老火焰,泥土成瓷,毛铁成剑。"“它们都是如此洁净、精致。"“它们又激烈、锐利。"那个午夜时分,“那大颗的星辰,是碎瓷,被撞破摔碎的宋元明清的块块碎瓷;夜空更为遥深处、更为众多的微小星粒,则是煅剑时四处溅射的炽烫火星。"
如此,天南地北,一个个瞬间化作一篇篇长句短章。天上地下,风生水起。中国式的空间、深刻的地理感、强烈的人物个性,雄心勃勃地涵纳于书页之间。宏观壮丽的山河风景、微观生动的细节呈现、深邃悠远的往昔历史、灼热复杂的当代现实,一一展现于文字的缝隙之中。
在福建明溪县的踽踽独行,“漫长的隧道,像巨鱼张开的口腔,在吞食我们乘坐的这条疲倦铁鱼。更加深浓的黑暗,含混的车顶只是更加增添了这一片黑暗的深浓。终于,中巴车挣脱并游出了像巨鱼的隧道。似乎是在拐个弯后,突然,前面的低处,醒目地燃烧有一片繁密细致的艳红灯火。"
在雁荡山,从清朝桐城派的创始人方苞,再逆溯至雁荡开山祖师,西域异僧诺讵罗,江弢叔、李孝光、徐霞客、沈括……
“人影移动。雁荡,以巨大而奇异的虚静,涵纳着他们曾经驻此的目光、呼吸与足音。"
在绵阳北川,一个经历了灾难的父亲,“他最后一次抚摸了女儿的脚。那双穿着布鞋的脚。布鞋里,奶奶的牵挂,父亲的爱,比麻线还要绵长。"这样一段惨痛的、刻入心脏的伤痕,永无修复。
这样小切口的个人角度,不仅留意着高山大河,更关注一人一物、一茶一食、历史、生活深处的一叶一朵。深深浅浅的脚步,零零落落的记忆,似乎带上了读者的眼睛,走进与作者共融的观感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刻?在某一处,也许是长途汽车的车厢里,也许是异乡小旅馆的卧榻上,也许是某一条街巷,昏暗路灯下大排档空位的小桌旁……突如其来的思想片段和情感碎片让你忘记了身在何处,无碍乡关。
合上书,赭石底色上一页页立体的碑拓图片呈上行的阶梯,别有深意的古韵。
《中国册页》,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土地、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以及中国人和中国故事的深爱。黑陶作为一位虔诚的汉字旅人,用心触摸走过每一寸土地,呈现真实而令人动容的大地——河山一页页翻过,像翻阅一本地道而纯正的中国册页。
一个人,需要各种形式的行走,但所有人的所有行走,都应该经过心灵。
新闻推荐
何女士怎么也想不通,曾经对自己亲密有加的男子张某某,为什么在收到自己5万元的开饭店入股资金后,就瞬间变了一个人,开始变得...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