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友
筷子一头连着嘴巴,另一头连着的可能是珍馐美味,也可能是病毒和疾病。我们和文明饮食的距离,也许就差一双公筷。
从市文明办等四部门在全市推广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的联合倡议,到市商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全市餐饮业全面恢复正常营业的通知》,均倡导大力推广分餐制、公筷公勺制,培育健康文明用餐新风尚,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使用公筷的呼声就一度高涨。遗憾的是,说得多,做得少。新冠肺炎疫情当下,以更大力度倡议使用公筷公勺,长期以来的围餐而食、“筷来箸往”的习惯,是有必要改一改了。使用公筷,不仅能够减少交叉污染,防止病从口入。最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文明的体现。
除了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耳熟能详的还有不少倡议,如保持“一米线”、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不随地吐痰,等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应该一直延续下去,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抓手。比如,“一米线”不再是生命线,但仍然是健康线、秩序线、文明线。还有,勤洗手、常通风、不乱吐痰、咳嗽时掩鼻掩口,保持这些良好习惯,是文明素养的升华。
文明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长久坚持。这对全国文明城市绵阳的市民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从最初倡议的不乱扔垃圾,做好“门前三包”,到开展“礼让斑马线”“向不文明养犬行为说不”等活动,绵阳市民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当文明市民,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美丽的风景、闪光的名片。此次倡议公勺公筷,又是一次巩固文明成果,提升文明素养的契机。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文明的跃升。从一双公筷开始,从点滴做起,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绵阳,必将更具魅力!
新闻推荐
绵阳市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经营秩序第一个周末 迎来今春首个旅游小高峰
游客在九皇山景区赏花记者范萌摄本报讯(刘泉英王丽记者范萌)这个周末是绵阳市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经营秩序的第一个周末,绵阳市...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