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消费维权也不滞后。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市消委会、市市场监管局根据近期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联合发布消费提示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科学防护、依法维权,合力构建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申丽记者范萌
网购商品避免上当受骗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宅”在家里,因生活需要,不少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一些微商和代购商在微信朋友圈出售各种防护品,包括口罩、消毒液、酒精、药物等,并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盲目购买。为避免上当受骗,广大消费者要选择具有正规运营资质、信用评价高的网站和商家购买,切莫为图方便、便宜,通过微信朋友圈、不正规网站、私人链接等途径购买,谨防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上当受骗。要尽量通过第三方交易支付方式进行交易,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直接投诉反映,也可以拨打网络交易平台所在地或店家所在地的消费投诉举报电话12315进行投诉。
此外,在线下购买口罩、消毒液、抗病毒药品等防控用品时,要到有信誉、证照齐全的药店、超市,或通过政府公布的官方预约渠道购买,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用法用量等关键信息,注意辨别真伪或质量状况。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方式进行判断,如果口罩存在材质粗糙单薄、一扯即破、异味明显等情况,一般为假冒伪劣产品。
同时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在购买和使用防控用品时,如发现经营者有趁机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等行为,要及时进行投诉举报。
科学合理购买生活必需品为防控疫情,鼓励消费者“宅”在家里,适当存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是必要的,但不要盲目囤积物品。目前全市各地肉菜禽蛋奶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正常,政府也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稳价保量,广大消费者外出采购时不必一次购买过多物品储备,科学合理采购。要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防控到位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采购食品,并索取购货发票、购货小票等凭证。选购新鲜食物,不购买不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水产品,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山寨假冒伪劣食品,不购买超过保质期和已腐烂变质的食品。要尽量选择证照齐全且具备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商超或农贸市场购买鲜、冻畜禽肉。购买的鲜、冻畜禽肉应尽快烹调食用。如需冷冻存放,要尽量减少存放时间,尽快食用。
保存消费凭证便于依法维权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养成索要并保存消费凭证的良好习惯,以便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先自行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未果,要及时拨打12315消费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东华)3月15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绵阳市已启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