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去一线,他们在后方依旧努力的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把原本处在幕后的医技检验工作者也推到了前台,他们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手段为医生提供一手资料,他们除临床医生以外,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
疫情面前,他们不忘初心。困难面前,他们牢记使命。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亲人牵挂,但是为了阻击疫情,他们义无反顾。
■朱芯仪邓凌腾记者刘晓东文/图
看到患者湿润的眼睛所做一切都是值得的
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影像是早期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靠手段,同时也对放射科医生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对需做CT检查的患者,医院用专机为发热患者检查。有着12年党龄的张顺源作为市中心医院CT技师组长,主动申请承担检查任务。1月23日,一名发热、咳嗽患者需立即进行CT检查,张顺源二话没说,穿上防护服就匆匆“上阵”。“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肯定要在岗。”这个春节,张顺源一天都没有休息,自己爱人是三医院的超声科医生,夫妻二人春节都在岗位上度过的。提起7岁的儿子,张顺源略感惭愧,只能将其托付给自己70岁的父母照顾,平时只能利用倒班时间买些菜回家。
谭乐也是放射科“先锋队”的一员,“我是年轻小伙,抵抗力强,我又是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关键时候就该站出来。”谭乐说,从1月23日起,他就和同事们一起战斗在第一线。尽管过去了一周的时间,但23日下午的经历仍让谭乐记忆犹新。“当时接诊到了一例确诊患者”,谭乐坦诚,没有担忧是假,但是当他通过操作台的窗户,清楚地看见患者湿润的眼睛时,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并暗下决心,即使再累再苦,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患者。
为了节约防护服,无论是夜班还是白班,一旦穿上防护服开始操作,大家都会自觉地待在二三平方米的操作间里。“检查间都是专用的,一旦离开了,防护服就废了。”谭乐介绍,即使是夜班也不能躺一会休息,所以大家连水都尽量少喝,就是避免上厕所。
是否害怕?对于这个问题,放射科11名战友均表示:“这是责任,义不容辞”。他们说,只有提供了精确的检查检验结果,医生才能为患者做出精准的诊疗。疫情就是命令,号角已经吹响。经历过非典洗礼的绵阳市中心医院人,再次肩负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坚决要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誓与病毒赛跑这是一种难以忘却的特别经历
除了影像检查,医学检验科是另一个重要的战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在试剂盒未到来前,支部书记、科室主任俸家富就带领有PCR资质的检验师组成的检验团队,梳理完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流程,制定好周密方案,等待各大机构对特定检测试剂盒的研究成果。
在大家翘首期盼中,1月30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可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首批试剂盒采购到院。下午6点,待到其他人员离开,俸家富和其余5名工作人员默契地穿上防护服开始工作。晚上9点半,最后一份检验结果打印出来,检验科团队这才松了一口气,当日做检验的数十例病人中未发现阳性病例。“每一次检验至少要4个小时,做完检验脱下防护服,里面全是汗水。”俸家富说,这是一种难以忘却的经历。
胡冬是医学检验科的副主任技师,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检验科工作已有11年了。大年初一就主动回到绵阳回到科室,写下请战书,志愿去武汉一线参与支援。遗憾的是,根据上级安排首批绵阳支援武汉医疗队没有派出检验科人员。胡冬在完成院内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日常检验、筛查工作之余,还在网上密切关注着武汉的病毒防控工作,当他知晓有科研单位研制出可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试剂盒时,便做好了之后参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工作的心理准备,虽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自己不能去一线支援,也能在后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月30日,可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首批试剂盒到了市中心医院,胡冬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首先主动站出来参加这项有危险性的工作,与其余几名同事誓与病毒“赛跑”。目前,该院医学检验科已经正常开展病原核酸检测项目,有效地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新闻推荐
保质量稳价格严打“三无”口罩 市市场监管局依法维护防控药械市场秩序
执法人员在查处“三无”口罩为有效防控和应对疫情,保障医药物资货源可靠、价格平稳、质量安全,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市市场监...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