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莹本报记者吴成光
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以往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中,主要采取的是行政手段,而仅依靠行政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顽症”,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仙海区通过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源头预防和法律保障,在辖区重点项目中实施法律专员制度,理顺企业、农民工、政府三者关系,不断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为全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以需求为导向做到保障零盲区
随着仙海区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步伐日益加快,进区企业日益增多,农民工工资问题成为矛盾纠纷中一个重要内容。该区在排查中发现,存在施工单位低价中标、承包单位层层转包、部分劳务班组长恶意欠薪、劳务结算制度不规范、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不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缺乏等现象。为此,该区统筹整合辖区法律资源,实行了“法律专员”制度,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化解”两条线,将处置端口前移,先行先试,以“项目法律专员日常服务”+“三方现场见证工资发放”,创新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专项机制,努力为营商环境提供浓厚的法治氛围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项目为主体做到服务零距离
该区通过整合辖区现有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为区内17个重点工程项目一对一全部配备了法律专员,实行代办制度。每个项目由一位区级领导牵头负责,一位项目专员全程代办,一位法律服务专员负责对接。各重点项目的法律咨询、法律宣传、纠纷调解全部可以通过法律专员来代为联系、办理。
据该区司法所副所长文东介绍,他们一是推介优秀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管委会及相关部门组织的重大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和专题协调会议,为其提供建设性法律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规避项目建设投资的法律风险。二是根据企业、工地需求,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土地征收、拆迁安置、安全生产、劳动用工、劳动保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建设单位和务工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三是对辖区所有用人单位和工地全面开展劳动合同普查,对重点建设单位、劳务公司、农业企业等单位,进行约谈,及时了解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与存在隐患,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工作方式,提高企业认识,和企业共同协商,根据企业不同情况提供可操作性的处置建议,清除存在的欠薪隐患。四是深入了解项目建设地农民工现状,对农民工因追讨工资、工伤事故赔偿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审查经济状况证明,并简化受案程序,实现快速优先办理,构建“访调援”有效衔接机制,确保进入法律援助程序的涉法纠纷能“案结事了”,避免重复上访和群体上访。
以民生为宗旨做到惠民零死角
该区为方便农民工讨薪维权,在场镇建立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方便第一时间受理农民工相关工资问题。此外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每一个村(社区)建立了服务站点,打造“一小时”农民工维权网络,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一站式”服务。同时公示了12348和2308148法律服务热线、“法治仙海”微信群,为农民工开辟反映欠薪问题的快速通道,农民工可申请法律帮扶,司法所和法律专员掌握情况后将及时主动提供法律保障服务。
据悉,2018年以来,该区共计开展农民工法律宣传活动27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受教育农民工达5000余人次,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涉及劳资纠纷30余起,排查出欠薪线索18件,涉及农民工400余人,协调发放工资630余万元。
新闻推荐
首次实施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 绵阳今年将办好8大民生实事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记者张宇)在日前举行的绵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上,绵阳首次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列入人代会议程,对2020年...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