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华大桥投入使用之前,连通石桥铺和高新区、市中心的主要是石桥铺大桥,它离樊华大桥不远,但却先于樊华大桥修建,更早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期我们聚焦安昌河上的石桥铺大桥。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苏东华/图
壹2001年大桥竣工通行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绵阳城市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园干道、长虹干道的修建,打通了绵阳城区交通枢纽,科委立交桥、临园路人行天桥、科学城大桥、饮马大桥等天桥和跨江大桥的修建,更是将城市中心的东南西北串联了起来,让城市发展充满了活力。
如果说上个世界90年代城市发展迎来了一波高潮,那么进入2000年后,绵阳的城市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次发展主要是从市中心向周边辐射,石桥铺大桥的修建就是发展建设中的一个工程。
石桥铺处于绵阳之南,其范围包括艾默生厂区以东,安昌江以南,飞石大桥以西,南临石桥铺居民点。石桥铺四周环绕着安昌江,很长时间以来,这条江阻碍了石桥铺一带发展,直到石桥铺大桥的修建解决掉了这个阻碍。
据记录,石桥铺大桥于2001年11月竣工,桥全长772.6米,宽25.8米,四车道,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大桥,北接火炬西街南段,南连滨河南路中段。大桥是连接高新区石桥铺的重要通道,建好后极大地便利了石桥铺附近居民的交通出行,无论是进城还是去往德阳、成都等地都变得十分方便。
石桥铺大桥虽然修建于2001年,但是石桥铺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地方,更是与古蜀道有关。
贰石桥铺位于古蜀道上
石桥铺自古以来就是川陕古道必经之驿道。自秦以来,金牛古蜀道就是出川入蜀的“官道”,绵阳位于这条官道上,因为地理位置显著,被称作“蜀道咽喉”。从陕西过金牛蜀道过广元进入绵阳后,出城南行,首先就到达石桥铺,再经过皂角铺、新铺、金山铺、大井铺等一路往西南直达成都。在今石桥铺正街东段建有两孔石墩桥一座,并在此建有铺递,石桥铺就是因此石桥和店铺而得名。
资料记载,石桥铺有两座清朝牌坊。其中一座叫“李琦百岁坊”,牌坊建于清朝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牌坊高约十四五米,宽约十米,建筑属三重檐式结构,每一层均有一对昂首的祥龙。清嘉庆年间,绵州104岁的李琦在本地遭遇天灾的情况下,为救民众于水火,下令调拨粮食救济,帮人们渡过了难关,在群众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同时,他77岁的儿子李天爱又考取了进士,遂将父亲的义举上奏朝廷,嘉庆皇帝非常高兴,下旨在此为李琦修建百岁坊一座,以示表彰。
这座牌坊不仅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堪为清代石刻艺术精品,同时也是我国研究古代尊老爱幼及孝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前的石桥铺街道就在“李琦百岁坊”与另一座牌坊之间,古老的官道就从牌坊中间穿过,修建川陕公路后,古蜀道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叁大桥带动城市发展
1992年,高新区建立。随着高新区一带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石桥铺也开始了“旧貌换新颜”的发展之路。面对快速发展的现状,这一带亟需有一座现代化大桥和高新区核心区紧密相连,这座桥梁就是石桥铺大桥。
“在石桥铺大桥修好之前,没有与高新区正面连接的交通体系,对于城西片区组团的南北通达和东西衔接也显得较为隔离。为了改变这一困境,相关部门开始筹建石桥铺大桥。”城建专家汤毓良说,相比较东方红大桥、涪江三桥、安昌河大桥来说,石桥铺大桥在外形上并不起眼,但它的修建却十分重要,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更是让石桥铺登上了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大船。“随后,石桥铺的发展有目共睹,人口越来越多、高大的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一些大型电子企业相继入驻,环境也越来越好,更是带动了石桥铺的城乡互动。”
近年来,绵阳城市不断向外延伸,游仙区、经开区、高新区等各个区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推进着绵阳整个城市的发展,纵观整个绵阳市区,石桥铺片区可以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区域。
如今,除了石桥铺大桥,连通石桥铺和城区之间的桥梁还有樊华大桥、飞来石大桥,这些大桥让石桥铺一带与城市中心、高新区、涪城区紧密结合了一起,扩大了绵阳城市范围。
新闻推荐
天下大事,民生当头。过去的一年,围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绵阳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尽力解决好上学、出行、就医、就...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