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分组讨论的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本报记者苏东华摄)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绵阳应该如何健全和完善协调联动、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创新协同等机制,加速推进同城化进程,构建“互惠互利”“水涨船高”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同心同力同向画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市“两会”期间,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赵烨
焦点话题
究竟是什么样的“圈”,引得“圈内人”热血沸腾?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精华地带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深处腹地的广大内陆地区发展一直相对短板。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一次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1月10日,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要求,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机遇,切实增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紧迫感和紧抓快干、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推动国家战略在四川落地见效。
精彩回放
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
1月8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明确提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奋力推动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会议就找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定位,主动作为、深度融入,努力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具特色、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支点城市作出安排部署。
代表委员热议
近年来,随着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逐渐形成了发展质量高、发展速度快的开放性经济单元。在四川,我们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始终立足于“稳”,积极求“进”,坚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杨剑委员表示,“双城经济圈”对成都和重庆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但对于成渝地区的其他城市来说,并不是都乐观。他说,“尤其对于绵阳来说,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必须超常作为,求生机与发展。”
如何“危中求机”?江彬代表有自己的看法,“成渝双城经济圈,对绵阳来说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融入成都的区间,跟成都形成一主一副,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和成都进行深度的战略合作。”
“绵阳要融入双城经济圈,首先是加强交通建设,做到交通的互联互通。”邓辉星代表分析入微,“比如说现在的一个切入点,绵遂渝城际铁路,原规划是城际铁路,现在绵阳市正在努力争取为高铁,按350公里/小时进行可行性研究。”他表示,若绵遂渝高铁能建成,将连通绵阳、遂宁到重庆,成为绵阳南下的铁路大通道。这个通道形成后,重庆经四川北上,经过绵阳,绵阳人则经过遂宁,可以到重庆,再从重庆往东南方向,从而打破绵阳只有一条北上铁路的格局,增加了一条南下铁路,在绵阳境内构建成一条十字铁路大通道,由此为融入双城经济圈打下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曾建军代表也认为,绵阳市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他建议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加快完善城市的基础功能,强化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省市重点项目的推进,从而参与到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来。希望市委市政府持续关注,持续用力,强化各方面的要素保障。
除了硬实力,科技创新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环。胡国洪委员表示,“今年是科技城建设20周年,更是科技城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而抢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也需要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速把绵阳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范萌)欢声笑语驱走了冬日寒冷,洋溢热情散发着浓浓暖意。昨(13日)上午,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400余名市人大代表豪情满...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