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本报记者张莉摄)
②涪城路1-11号旧城改造项目(本报记者张莉摄)
③草溪河综合整治工程(本报记者蒲滔摄)
④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本报记者张莉摄)
⑤观太镇建设特色少年宫(学校提供)
⑥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本报记者文宇摄)
⑦元通公园打造(本报记者文宇摄)
⑧剑南路改造(本报记者文宇摄)
⑨涪城万达人行天桥(本报记者张莉摄)
□本报记者文宇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民有所需,政有所为,是市委市政府对群众的庄重承诺。2019年,绵阳市共实施省、市级民生实事52件。其中,省级民生实事27件37个项目;市级民生实事25件共43个项目。截至12月13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度达到或超过100%的有24件,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度达到或超过100%的占12件。
冬日,行走在绵阳的大街小巷,乡野田坝,民生画卷次第展开。吃穿住用行,学劳医扶帮,一大批实实在在的项目“建”在了群众心坎上:投入2.66亿元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投入2.8亿元进行安昌河、草溪河、翥鹤堰整治;投入3.17亿元建设11个医疗机构;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区1.52万名幼儿保教费;资助256名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为有需求的5803位残疾人配发基本辅具;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职工子女上学提供帮扶;发放301021张社会保障卡……实实在在的举措让群众笑口常开,幸福感扑面而来。
不仅仅是这些,对于未来,绵阳民生实事依然“马不停蹄”,持续发力:剑门路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目前,剑门雨水泵站已建成,剑门路已完工通车,排水主箱涵已建成;将在涪城万达广场与巾帼大厦之间,横跨花园南街建设一座人行天桥,满足人行过街需求,实现人车分流,缓解交通拥堵;涪城路1-11号旧城改造项目正在加紧进行,计划于2021年6月完工,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改善片区人居环境,提高周边基础设施水平;为缓解小岛社区、桑林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紧张状况,2019年9月1日,新建的游仙区小岛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基本能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一个一个民生项目的建成与推进,是改革成果共享的具体体现,也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最好诠释。
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绵阳,一直在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安达福)近日,市公安局举行向人民报告之精锐公安新闻通气会,介绍去年以来绵阳市公安机关在打击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